【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尹虎彬]刘秀传说的信仰根基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8 | 点击数:19577
 

四、刘秀传说与历史

刘秀(公元前6年到公元57年),字文叔,南阳蔡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市吴店镇)人,东汉开国皇帝。他九岁而孤,为叔父良所养,性勤于稼穑。刘秀出生时,王莽40岁。王莽杀平帝,废孺子,建新朝,当刘秀11岁至15岁的少年时代。刘秀28岁,起兵反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秀避吏新野,卖谷于宛(今河南南阳)。秀随兄刘起兵于舂陵白水乡(今湖北枣阳东),时年28岁。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公元23年,刘秀被更始帝拜为大司马,封为武信侯,并被派到河北省安抚各郡县。刘秀进至邯郸,见到王郎已被立为天子,且在邯郸建都。为消除隐患,王郎传檄各地,缉拿刘秀。刘秀见势不好,一口气跑到滹沱河边,脱开险境。刘秀一路南下,收拢各地力量,很快发展到几万人。于是,大举攻打王郎,刘秀亲手将王郎杀死。紧接着,刘秀率兵北上,镇压铜马、五幡等农民起义军,兵败于顺水北。起义军穷追不舍,刘秀自投洪崖山,幸遇援兵突骑王丰得救。⑦公元25年(建武元年)6月,秀即皇帝位于鄗南(今河北柏乡)。他事先“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高五成陌”。己未日,正式在鄗城即皇帝位。在即位的大典中,举行了“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群神”的仪式,表示自己成为上天认可的天子。并在即位仪式上宣读了祝文,其中说:“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①

后山奶奶救刘秀以及刘秀走国之传说与历史事件并不符合,无从考证。据《后汉书》、《易县志》和《藏书》等史料的考证得知,当年刘秀来过河北、易州一带安抚各郡县,镇压农民起义军,兵败于顺水北后,自投洪崖山,幸被援兵突骑王丰所救。后山奶奶救刘秀是道教宣传活动的结果。道教理想的境地与追求是两重的:第一是在世俗的、现实的世界上,按道教教义建立一个理想的王国,即一个极大公平、和平的世界,人人都安居乐业,竟其天年,世界上没有水旱灾害,没有战争,没有疾病。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农民理想的王国。王莽篡权,按封建伦理讲是不合情理的,它挑起战乱,弄得整个世界不太平。刘秀是汉室后裔,其反抗王莽重建汉政权,按封建伦理讲是天经地义的,按道教教义讲是制止战乱,维护和平,造福人类,符合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地。后山奶奶救刘秀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痛恨王莽、颂扬刘秀的思想感情。

刘秀传说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传统和持续的趋同特征,刘秀故事演述了不同地域的共同的历史,而其多种多样的趋异性表明,这些故事有着适应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能力。其核心是关于历史人物刘秀的口述传统,通过这些版本,我们可以发现讲述者对具体的叙事材料的运用与他们生活的地方有直接联系,如华北的村落、庙宇、水井是地方文化传统的象征物。刘秀传说的叙事模式,更多地吸收了民间的口头传统,民间色彩很重。史传文学、地方风物传说、元代以来的戏曲都有刘秀的主题,但那里渲染的是英雄故事的一些特点。秧歌却在刘秀传说里加上了不少信仰的观念。如秧歌《刘秀走国》表明,刘秀是蛟龙,龙是皇帝的象征,秧歌表达了一般人信神话、女子愿意嫁给皇帝的心理。②在民众的心里,皇帝秉承天意,受到上方诸神护驾。民间秘密宗教与皇权相攀附也早就不新鲜。宝卷中的龙牌御制是假借皇帝抬高教派地位。《后土宝卷》里有汉光武帝敕封后土老母亲临降香、描绘皇帝大驾的场面。民间传说有大量的村姑救驾主题,刘秀封过的圣姑庙很多。宝卷利用这些传说,把后山大庙说成是刘秀建立的。这些都表现为将信仰转化为现实权威的愿望。刘秀建庙在正统的道教来说是不奇怪的。宗教的存在和发展,主要靠统治者的信仰和支持,以及它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范围和程度。帝王的偏好与民众的兴趣,同样也决定着宗教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各种宗教也会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依据皇帝的好尚与民众的趣味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明代即是如此,封建极权制达于顶峰,扩建寺院,滥设斋醮,诸事系听于神、佛。③刘秀走国与当地历史有关。易州本为幽燕故地,后来却陆续沦为辽、金、元的统治。后来的八国联军、反洋教、日本占领,都在当地民众心理中留下痕迹。民间对皇帝的叙事还有“帝王还家”的模式。刘秀认后土老母为干娘,说明皇帝权力与神权的合一。刘秀可以被视为皇权转化而来的神。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牟钟鉴]民间宗教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下一条: ·[王恬]海峡两岸神灵俗信、传说的比较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