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尹虎彬]刘秀传说的信仰根基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8 | 点击数:19579
 

3.地名传说

这类传说为“遗物型”故事。也属于近乎历史纪述型。地方风物是一地之特有景物,它包括人工物和自然物,如村、城、店等;桥、井、台、泉、潭等人工遗留物;山、岭、岗、洞、沟、坑等自然景观;寺、庙、庵、观等文化景观。为了增加传说的可信度,人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地方性知识将传说合理化。柳田国男谈到传说和地方性问题时这样说过:“传说在最初流传时会无可避免地与树木、桥梁、岩石等等产生联系,也就是说经过一段地方化过程。但是,类似风物随处可见,所以还不能把这些特征当作推断传说地方性的依据。神仙落座的树木、英雄落脚的岩石等,并非只有一处,全国各地都有,而且与地方信仰有着密切关联。”④历史和地方志记载中与刘秀有关的地名遍布全国,这说明刘秀传说的历史很悠久,也说明相关的民间信仰是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特点反映出的是口头传统为了保持稳定性而产生的变异,从表演层面来说是为了便于讲述者的讲述,因为讲述人总是以自己熟悉的地方性知识来演述故事,同时,它也增加了传说的可信性。河北柏乡县流传一则《斩倒石人问柏乡》的传说。柏乡城北十五里,有个村庄名叫光武庙,它就是当年刘秀斩石人的地方。村中有石碑“汉光武斩石人处”,传为乾隆御笔题字。

《柏乡县志》卷三⑤和宋代周煇《北辕录》也记载了这个故事,⑥可见这个传说是很悠久的。《柏乡县志》卷二:千秋亭,在县北十五里,去旧鄗县八里。本州志,光武斩石人处。今人康迈千编《王莽赶刘秀》收入一篇《刀砍石人问柏乡》的传说,情节同上所述。晒衣村(洗马村)传说很多。《南宫县志》卷二:晒衣村,在城南十里,旧志云,光武遇大风雨,晒衣于此,故名。康迈千《王莽赶刘秀》中有一则传说叫《一片晒衣村》:如今南宫县有一片晒衣村,据说就是刘秀当年晒衣服的地方。河北省广宗县有一则传说《洗马潭和洗马村》。《深泽县志》卷二:息马村在县南十二里滹沱河北,光武曾息马于此,今讹为洗马。《深州志》有凌消村、芜蒌亭。《饶阳志》有麦饭亭,皆云光武渡滹沱河处。史书中的记载,为传说之来源。⑦深县至今仍流传《大凌消》的传说。⑧华北地方志提到的与刘秀有关之地名可以从地方志中略见一斑。⑨

4.扳倒井和马刨泉的传说

刘秀故事中,扳倒井和马刨泉传说最为广泛,华北各地方志中所记比比皆是。在这些传说中,刘秀已被神化了,他的一些行迹遂成为民间祈愿的对象,各地多见的“光武祠”说明了传说的根在于信仰。《邯郸县志》卷二:扳倒井在城西北二十里。世传光武为王郎所迫,至此饮马,偶无汲具,遂扳倒饮之。今井尚倾侧如故。《乐陵县志》卷二:七十二井,在北路大桑树庄,井周围七十二,名铫期井,传为光武屯兵处,大将铫期所凿。内一井名扳倒井,制尤奇。一名江米井,甜凉如冰。雪坠井者,浮而不沉,盖异迹云。① 扳倒井的传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都有流传。近人韩维藩采录的《王莽赶刘秀》传说记载了河南项城的史迹与传说:该地有一汉代留下之破碎城址,为南顿城,城东门有一口老井,名叫扳倒井。这井是斜的,在井口的石上留有一马蹄印子。有一座“光武庙”,庙里的石碑还记载了刘秀扳井这个传说。② 任县流传一则《马刨泉》之传说。③

5.刘秀与庙宇起源之传说

寺、庙、祠、庵、宫、观等人工物,为拜祭物所,所拜祭者常与传说中或史上的名人有关。刘秀传说中把蜘蛛救驾,庙里藏身这些因素附会到里面,最终又说明,天下的庙皆为光武帝敕封。刘秀封庙都为附会之说,但它们反映了民众对刘秀这个帝王的崇拜,将神权、皇权交织在一起。由这些传说,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易州后山大庙也传说为刘秀敕建,因为天下的庙都是刘秀修建的。河北安平流传《圣姑庙的传说》:刘秀被一洗衣女所救,她泼水成河,截住莽军。刘秀为报恩而修了这座圣姑庙。④湖北界首有一化古寺,当年刘秀古寺藏身,巧借蛛网诱骗莽兵退去。刘秀登基,下旨修建了该庙。⑤枣阳有个感恩寺,刘秀败走枣阳城,庙里藏身,蜘蛛结网,迷惑王莽,得以逃生。⑥刘秀喝了村姑的麦仁汤而解了饥渴,做了皇上后又饱无甘味,虐杀御厨。后来,又于民间查访,请来当年的村姑,品尝往日的麦仁汤。这个传说有些讽喻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我对这类传说的兴趣,在于它与河北民间后土老母一口米饭救刘秀的传说是一脉相承的。后土救主的故事原型就是村姑救驾的故事,这个故事比比皆是,再普通不过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牟钟鉴]民间宗教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下一条: ·[王恬]海峡两岸神灵俗信、传说的比较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