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东岳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东岳论坛

第二届东岳论坛:中华民族新年的庆典与习俗研讨会
——暨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大会隆重开幕
  作者:北京民俗博物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2-05 | 点击数:10133
 

 

















 

   2006年1月22日上午,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的第二届东岳论坛“中华民族新年的庆典与习俗研讨会”暨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大会在广西大厦隆重召开。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春利、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巴莫曲布嫫主持。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朝阳区政府副区长关三多、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为大会致辞。北师大教授萧放作为东岳论坛会议代表、北京民俗博物馆书记、常务副馆长李萍作为博物馆代表发言。
    开幕式云集各级领导及国内民俗界及博物馆界专家学者近百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文化处处长刘兴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王超、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主任石振怀、朝阳区政协主席谢郁等各级领导,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乌丙安、宋兆麟、段宝林、陶立璠、叶春生、刘铁梁、秘书长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等30余名民俗学者,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天津民俗博物馆、山西河边民俗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等30余家国家、省市级博物馆和民俗类专题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盛会是继去年中国民俗学会与北京民俗博物馆成功举办首届东岳论坛“民族国家的日历”国际研讨会之后,又一次民俗界及博物馆界的盛会,也是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的再一次的探讨。在会议期间,与会学者们将就年俗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势必会推进学界和社会各届对节俗相关问题的认识。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代表前往北京民俗博物馆,参加东岳庙会的腊月二十三送春联活动、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迁址挂牌仪式等活动。
    今天共有来自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娱乐信报、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十四家媒体报道了会议的盛况。


照片说明:
1、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春利、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巴莫曲布嫫主持开幕式。
2、开幕式会场。
3、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致辞。
4、朝阳区政府副区长关三多致辞。
5、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致辞。
6、北师大教授萧放作为东岳论坛会议代表发言。
7、北京民俗博物馆书记、常务副馆长李萍作为博物馆代表发言。
8、东岳论坛“中华民族新年的庆典与习俗研讨会”专家学者与各级领导合影。
9、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大会专家学者与各级领导合影。

  文章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2006年1月2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第一届东岳论坛:与会学者与论文提交
下一条: ·第五届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在泰山召开
   相关链接
·[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
·[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魏鹏翔]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西南芦笙民间传说研究·[王淑英 范家婧]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诸葛亮传说在版纳、普洱地区的族际流动
·[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邱月]重彰地域性:民族民间体育的自洽与复兴
·[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刘婷 高睿涵]空间分类与精神实践:武陵山区文化空间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意蕴
·[林旻雯]日据时期台湾地区歌谣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林玲]抗日战争时期炎黄神话的族源记忆和认同凝聚
·[林晨滢]从嘉峪关传说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路径·[李玉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新疆巴里坤汉族英雄叙事结构与国家文化认同
·[李斯颖]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对人类起源神话叙事的塑造与丰富·[段淑洁]身体、社会与文化:节庆民俗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记忆维度
·[陈曦]从灾异叙事到共同体象征:滇中阿拉乡祭虫神话的生成与功能研究·[刘魁立]中国人的特色节日体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叶涛]民俗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