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汪涌豪]融入大众生活的民间文化才有生命力
  作者:汪涌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6 | 点击数:8215
 


融入大众生活的民间文化才有生命力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发展之关键

    ●时值中秋,上海新一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又隆重开幕了。本届民博会以展示民族人文、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为内容,以富有中秋文化特征的花好月圆为主题,旨在营造一种崇尚民族、守护民俗、回归
民间的文化氛围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要传承发展,其存续的关键恰恰取决于它能否融入当下,能否成为今人滋养精神丰富心灵的资源与准则。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生态的自然样貌,解剖其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码”并将其融入今人的生活,在利用中发掘其多重的价值,实乃当务之急     

    ●只要我们完整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使之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就能改变这种文化消亡严重、保护缺位、传承困难和技艺灭绝的窘境,从而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凸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时值中秋,上海新一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又隆重开幕了。本届民博会以展示民族人文、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为内容,以富有中秋文化特征的花好月圆为主题,旨在营造一种崇尚民族、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文化氛围。在北京奥运取得巨大成功,上海迎世博600天之际,以这种方式集中展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唤起人们对身边古老传统的记忆与重视,可谓正当其时。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包括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巧、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作为积存下来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体现着历史与当下的结合。并且,就其内容与属性而言,不总如西语folklore所指,为一种“落后”的“遗留物”。相反,较之以物质或文字形式保存的经典文化,其内含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更具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从而达成不令而行化成天下的目的。     

    我国近年来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相关普查、保存和申遗工作有序展开,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也陆续完成。但不能不看到,由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力量的强势作用,对这部分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仍存在许多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其根植底层照射日常的固有特性还未得到更充分的张大与发扬。其间,一些认识误区的存在,特别是那种滤干具体的环境与氛围,一味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做提纯式的孤立处置,尤其掩夺了这种文化与普通人实有的日常经验的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汩没了其作为“人本文化”与“生存文化”的丰富内涵。而这显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此类文化须特别注意“情景要素”的呈现不相一致。     

    结果,许多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走不进今人的生活,今天的人也无从经由亲身的体验与了解,成为其自觉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可事实是,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要传承发展,其存续的关键恰恰取决于它能否融入当下,能否成为今人滋养精神丰富心灵的资源与准则。基于这样的事实,如何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为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生态的自然样貌,解剖其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码”(culturalcode),并将其融入今人的生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掘其多重的价值,包括科学认识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感化价值,实在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前两者需要专家通过认真的研究,提供给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后者则无形而有力,每个人都感受得到,尤可用为传承与推展的途径。因为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完成,通常借助于对这种文化的习熟与遵守。在古代,是通过祭祀、祈禳和节庆等活动的温习,获得气性的濡染与知识的熏陶,然后养成对家国的认同,对礼仪的归服,由此“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今天,这种价值还在,只不过在与当下的互动中,它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并在这种变化中不断生发与完善,最终成为中国人历史延续感与情感认同感的持久来源,当然,也是这个地球上其他人认识与界定中国的鲜明标识。奥运会祥云小屋中的传统技艺演示,还有北京寻常街巷里人们所体现的礼貌与亲善,都不外在于这种文化,相反正根基于这种文化。它张大了这种文化的当代性,并很好地凸现了其乐利人群、和谐社会的美好品性。     

    所以,只要我们完整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因地制宜,切境入情,坚持不懈地做传承与推展的工作,大到有选择地使之进入社区技能培训与兴趣学习,进入中小学手工课与美术课,进入新农村与新城镇的建设,小到落实于邮票、贺卡和广告的设计,网络游戏与电影电视中原生态音乐秀的创意,还有年节文化的发掘与营造(当然,要注意避免盲目功利的胡乱开发和任意改篡),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自觉地乐意照以实行,从而延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远大的慧命。     

    譬如中秋节,是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节,除全家团聚赏月吃月饼外,民间还有烧斗香、点塔灯等习俗。如就地域论,则河南浙江有赏菊与观潮之异;贵家平民又有结锦台榭与争占酒楼之别。古今异代,时地条件所限,今人自无须将这些一一复现无阙。但部分的演示与习熟,尤其是知识的了解与细节的体察却非常重要。有了具体的了解和体察,人就会在时光迁流中,体验到一种中国式的对生命聚散的珍惜,就会明白金风荐爽银蟾光满的意象背后,原有着怎样丰富深厚的人文积聚。这样,它就不会像人所担心的,变成美食节或购物节。推而言之,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体贴周到的认知,切境入情的推展,它就能改变这种文化消亡严重、保护缺位、传承困难和技艺灭绝的窘境,从而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既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又凸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当然,为达成这个目标,真正使传统与当下经由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推展融为一体,还有必要探究将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托公共政策的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从原来静态的保护与研究,转向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使之既有传播热心,又有从理念到方法的创新热情,并从中发展出对人生合理的知识、对生命优雅的态度的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计划与规程,然后将之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则一切的呼吁与强调,终将不能奏效。 (来源:文汇报)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博导)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理论频道 2008年09月12日 08:55:5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乌丙安]唤醒记忆:略说中秋节民俗的原形态
下一条: ·[萧放]中秋节的历史流传、变化及当代意义
   相关链接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 年年会会议手册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陈爱国]蚕桑习俗中的“蚕花”考释:基于蚕虫“生命力”的视角·[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