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张勃 荣新]中国民俗通志:中秋节志
  作者:张勃 荣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4 | 点击数:31347
 

  (三)占卜活动

  1、占候

  全国普遍以中秋这天阴天或下雨,预示着来年元宵节也必定阴或雪。各地谚云:“云掩中秋月,雪洒(雨打)上元灯”或“八月十五下大雨(雨淋淋),正月十六雪打灯”。

  民间俗信中秋的天气与农业收成有关,各地有许多相关的农谚。河北元氏农谚云:“八月十五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江苏地区的谚语说:“七月半定旱涝,八月半定太平。”北京则有“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的谚语。河南林县谚云:“中秋云遮月,来年好收麦。”在河北河间,以中秋雨为苦雨,主菜味不佳。

  以月色明暗进行的占卜活动也有很多。上海地区认为中秋月明则来年丰收,如宝山县谚云:“中秋月朗来年熟”。在江西南昌、湖南桃源、福建浦城等地,以月色明暗占湖鱼之有无:中秋月暗,则多鱼,谚云:“中秋暗,鱼绕墈”;月明则鱼不产,江苏海安有谚云:“亮月子在云里拱,来年虾鱼要绝种。”在福建浦城,月色晦暗则预示次年春天多雨。在广东龙山,以中秋夜月亮的明暗占来年油价高低。

  在山西汾阳、四川名山,俗以十五夜得见月为幸,若中秋无月,则预示着兔不孕、蚌不胎、五谷不丰,阴阳不和。

  2、请月姑

  中秋夜请月姑以卜吉凶者均为女子。在福建上杭,小女儿多于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先在月下设果饼,膜拜致词,然后置筐于盘,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发出剥啄声,计算其摇动的次数以卜吉凶。广东南雄也有类似习俗,中秋夜,“妇人设茶、酒、果于月下,罩以竹箕,用青帕覆之,取一箸倒插箕上,左右二人摙之作书,问事吉凶,谓之‘踏月姊’。今未嫁幼女拜唱请歌,且拜且唱,箕重时即来矣。”在广东潮阳、福建建宁等地,女子对月邀紫姑卜问吉凶,俗称“请木杓神”。光绪十九年《上犹县志》也记载了女子向月卜问吉凶的情景:

  妇女于起更后,各在室中檐廊下设茶酒向月拜祝,置簸箕几上,盛以米,更用筲箕覆而插箸其端,蒙以绢幅,令十一、二岁女儿立两旁,轻托箕弦,移时箕忽自动,有祷则箸点画米中,次数、方向悉应如响,亦略近古人七夕“乞巧”之意。

  3、爬月

  天津地区有螃蟹爬月的习俗。用纸棉等物捻成灯捻芯,浸泡油后,下放托物,立系在螃蟹背上。点燃后,将螃蟹放入室内、院当中或屋门外,让螃蟹自由爬行,用来占卜今后的财运。如果向里爬,就是有财;如果向外爬,则视为无财。冯文洵的《丙寅天津竹枝词》写道:“买蟹归来不忍烹,今宵更任尔横行。相传爬月占休咎,纸捻燃灯照眼明。”

  4、其他

  在广东龙山,“妇人祷于土地,珓问方向,听途人言语以卜休咎,曰‘行卦’,盖镜听之遗风也。”台湾也有类似习俗,未婚女子为求佳偶,已婚妇女为求早生贵子,都于夜深时行听香之举,即在夜深人静时,焚香拜神告事,在神前掷杯筊请示听香的方向,然后偷偷走至此方向,窃听人语,听到的第一句话,再向神明掷筊以核实,以之卜本年休咎。

  江西临川的中秋占卜与运势相关,“临睡时,每人置一针于茶碗盖内,碗盖置庭中。翌晨,察针受露水必微生锈,如锈于针杪,即云少年晦运;锈于针中,即云中年晦运;锈于针尾,即云晚运不佳。”

  在广西崇善,于中秋夜请法童做夜禁,众人将法童围在中间,齐声念咒,使之降阴问神,然后唱歌互答,卜问诸事,直到天明前方休。因涉及邪术,民国时已被严令禁止。

  在宁夏朔方,孕妇将祀月之瓜从中信手切如雉堞形,遇单成男,遇双成女。

  (四)禁忌

  1、在福建福鼎,大人常抱小孩赏月,教育小孩不准用手指指月,否则月娘娘今夜会割掉他的耳朵。

  2、在江苏连云港,中秋夜吃剩下的芋头皮、果壳等堆积一处,待第二天下午才能倒掉。

  (五)其他

  1、铰月亮。在鲁西北的临清一带有“铰月亮”的习俗,中秋节这天,家家都剪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贴在窗上,圆月中还有嫦娥或石榴、莲花、牡丹、蝴蝶等图案,而且又必须在当天将其撕破,认为可以驱邪除秽,带来好运。当地传说姜太公封神时,封其妻为穷神,封后又对她不放心,担心她坑害穷人,便令她“见破即回”。因此,人们撕破月亮,是为了让穷神望而却步,祈望生活富裕美好。

  2、剪月光。在福建福州,传说下半夜月下地之时会发出一束强光,这时可用剪子剪下这束强光,称为“剪月光”,得之者便可得到幸福。

  3、走桥。在上海宝山和江苏周庄、无锡,人们结队走过三座桥,据说可免百病。在浙江建德也有乘月蹈桥可免腰痛之说。

  4、救月。贵州开阳的中秋节,“是夕,月每每而蚀,俗谓之‘天狗吃月’,有击铜器成声,谓之‘救月’者。”

  5、旧时北京,讲究祭月时焚烧的秫秸不能烧光,要留几根没烧尽的,压在炕席底下,留着日后打尿炕小孩,据说可治小孩的遗尿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由中秋节说起
下一条: ·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相关链接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
·[赵宗福]全面系统科学记述,彰显青海民俗文化·[李建宗]书写青海民俗生活的皇皇巨著 ——简论《青海民俗志》
·[朝戈金]民俗志书写探索的创新成果 ——《青海民俗志》序·彰显青海民族优秀文化的力作《青海民俗志》出版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王均霞]实践民俗志与女性民俗研究的一种可能性·[王晓葵]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
·[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青海村落民俗文化志丛书》正式启动
·毛巧晖 等著:《北运河民俗志——基于文献与口述的考察》·月饼模子
·[刁统菊]我为什么选择了“横顶”?·[张士闪]进村,写好当代村落民俗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