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我们需要春节吗?——春节与百姓生活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二
  作者:万建中 陈连山 漆凌云 张冬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8 | 点击数:34649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我是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欢迎进入CCTV.com春节文化网上谈在线系列。本次论坛是为期一周的"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在线活动的第二期,主题是"我们需要春节吗?—春节与百姓生活"。在各位新老网友的支持下,我们昨天晚上的论坛很成功。今天来到CCTV.com网络演播室的二位专家分别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的万建中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教授。另外,我们网络演播室还请来了两位网友嘉宾,他们分别是北师大民俗学博士生漆凌云、北大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生张冬梅。春节将至,让我们一起聊聊春节、了解春节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节日吧。首先请各位嘉宾向网友问声好!

        【网友嘉宾:张冬梅】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张冬梅,很高兴来到央视国际跟大家一起讨论关于春节的话题!

  【特邀嘉宾:陈连山】开场白:大家好,很高兴在央视国际网络和大家交流,就春节和百姓生活这个话题和大家进行交谈。春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春节,我们每一个人对如何过春节、春节有什么意思,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希望这个问题能够成为我们大家都关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纯学术的问题。

  【特邀嘉宾:万建中】开场白: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谈谈过春节的话题。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我们的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弘扬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使我们每一个人在春节期间过得更温馨,更有意义。也将我们关于春节的观点和看法,更广泛的传播给广大的民众,借助网络这种先进的媒体来传播民间传统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弘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我们在今晚有所收获,有所创意。

  【网友嘉宾:漆凌云】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民间故事,希望今晚与大家进行一次愉快的交流!

  【xiaojun66032298】又快要过年了。但是总觉现在和过去有点不一样。没有以前的快乐和激情你们有同感吗?

  【开往春天的地铁82】能回家就好。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没有那么快乐和那番激情了,但对亲人的思念却更浓了。

  【开往春天的地铁82】是啊。

 

  年“味”儿为什么淡了?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从"过年"的内容与方式来反观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真有沧海桑田、恍若隔世之感。经济发展了,市场繁荣了,物资充足了,百姓生活红火了。但遗憾的是,时下的"年味"似乎淡了。人们不再忙吃忙喝,忙贴年画门神,忙杀年猪,忙做豆腐、蒸年糕。很多人都感叹"过年怎么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专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特邀嘉宾:陈连山】这种说法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可是,我们应该追问:这种状况是怎么产生的?谁破坏了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临危机。比如,放鞭炮是过去非常重要的辞旧迎新活动,在人口密度不大的农业社会中,其危险性也不高(爆炸力和伤害范围)。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密度增大,其爆炸力大增,伤害可能性大增,所以在许多大城市遭到禁放,或限放。可是,禁放也破坏了春节的热闹气氛。连钟敬文先生也说:"听不到鞭炮声,春节就不象春节了。"又比如:过去生活水平差,供应差,春节吃肉穿新衣,非常高兴。现在条件好了,天天吃肉,天天穿新衣,春节作为最大节日的突出特征不再明显。容易让人觉得"没意思"。

【特邀嘉宾:陈连山】第二方面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进主义。他们把现代化与传统对立起来,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结果春节民俗中许多传统内容、信仰内容被破坏。例如,把公历第一天称为"新年",而把传统的历法新年改称春节,淡化了、模糊了春节的"新年"含义。以致于有人取消春节,用阳历年取代春节。又例如:春节祭神祭祖,都被贬斥为封建迷信,个别时期甚至于采取政治打击(文化大革命)。这就使得人们无法正常表达严肃的神圣的感情。结果,春节似乎只能是纯粹娱乐,看电视--这是我批评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根本原因。春节的文化价值大打折扣。

  【特邀嘉宾:万建中】现在过年的气氛没有过去浓厚,这是事实。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很多,首先,过去过年的一些功能和事象已经消失了,诸如祭祖、守岁、贴门神等,放鞭炮也被禁止了。过年事象的减少,导致过年功能和意蕴的单一。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原先只有在过年期间才能吃到的食物和穿的新衣,现在平时都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的过年情结。第三,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了冲击。第四,如今,平时工作日的缩短,休息、娱乐时间的增多,使得过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娱乐时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
·[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
·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萧放: 春节回家,我们的文化物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