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刘魁立]中国人的特色节日体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05-19 | 点击数:63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体系,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清明和冬至等,都是依据过去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立的。今天,这一历法制度不论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和太阳倍感亲切和极尽赞颂之情一样——人们把月亮和太阳神格化并编创出大量神话传说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仍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每一个成员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仅仅是休息,而是远比休息更重要。在这些特殊的时刻,人们会用一种非常态的心理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对待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广大民众极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中都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第一,民族传统节日可以促进家庭内部和社会内部的和谐与团结。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重人伦、重亲情、重礼仪、重和谐的特点,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伦理和礼俗,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情感纽带,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除夕这一天,我们要把祖先“请”回来,要拜民族的先祖,还要给我们的父母亲磕头。实际上,我们是把天上、地下、人间所有的力量都集合起来,来度过这个非常的转变时刻。同时,我们也期望自己在新的一个时间周期里能够事事顺利,收获非常多的成果。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整个人生与整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传统节日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活动,能够生动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广大民众通过传统节日,同民族的历史进行无声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因此,传统节日可以增强民众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记忆,从而更加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此外,传统节日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无穷魅力,可以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比如,每到清明之时,我们总会怀念故去的亲人,要到亲友的墓地上扫墓。中华民族提倡的是慎终追远,意味着既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享受民族先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就,也感念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成为我们清明节的重要主题。这些都说明节日对于我们的意义特别重大,它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凝聚的黏合剂。

  第三,传统节日有助于道德和情操的培育。节日是生活之树上鲜艳夺目的花朵,节日是社会群体及其每一个成员心中永远唱不完的美妙的歌,节日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进行自我教育的极好机会。节日期间人们处于非常态的心理状态下,此时在举止言行等方面的自我约束,会对人们道德情操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每到端午,我们总要到有水的地方去,有条件的还要划龙舟,进行龙舟竞渡;喝雄黄酒,佩戴香包,系五彩丝。今天,这些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新的意义,在人的情感培育方面,在人际关系的和谐建构方面,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统节日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调剂,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休憩方式。像年节这样的“过渡”,本身既是对昨天的总结,也是对明天美好生活的畅想、期盼和筹划。节日能够使人民产生对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依恋,能使有情趣的生活和安居乐业的幸福感落到实处。

  第五,传统节日是集中展示广大民众民族艺术才能的最好时机。人们在节日里彼此欣赏,互相竞技,互相借鉴。通过节日活动,社群内部的组织协调和团结合作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的智慧体现得特别明显。比如,灯节要扎各种各样的灯笼;过年要准备窗花,要做很多很精细的面食,特别是北方的山西、陕西等省,要蒸制各种漂亮的花馍,如老鼠、刺猬、龙等。此外,过节之时还有许多的表演,人们的才艺表现特别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和谐。

  第六,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载体和复合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居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的核心地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都附丽于、展现于完整的节日活动之中。我们的节日体系是那样地有情趣,内涵与象征体系都极为丰富。我们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有相应的活动,而且它的象征物、象征符号也是多种多样的。过年有过年的植物,比如,南方人要买一盆橘树,象征吉祥。许多人家里要摆几枝蜡梅,而在迎春已经开花的地方,人们还会欣赏迎春花的清丽和淡香。清明时节,在许多地方,人们会折几枝柳枝来纪念这个节日。端午,自然是艾蒿和菖蒲当令。到了中秋,桂花就成了大家津津乐道之物,连节令酒也都用桂花制作。重阳登高的时候,自然要采几枝野菊花。至于衣物、配饰,每个节日也各有不同。当然,其他的象征之物也都丰富多彩。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节日体系,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可贵的。我们感念先人所给予的这份恩惠,这是一笔极为可贵的遗产。

  总的来说,我们的传统节日,不仅具有上述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而且节日所具有的悠远渊源和丰富内涵,深入人心,长盛不衰,不仅是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民族情感的寄托,更是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永恒的向往.

  四、结语

  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和节日体系历史悠久,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它们不仅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在历史上对亚洲的一些国家产生过重大影响,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文化影响力。

  当民国肇始,废除夏历,同时取消一切传统节日的时候,人们似乎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即把“西方—东方”“现代-传统”对立了起来,同时又与“先进—落后”相对应地联系起来,于是“落后的”东方传统遭遇了被废弃的厄运:以阴阳合历为基础的传统节日体系被抛弃,一系列传统节日被改移到阳历历法体系中,使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且相当科学的中国节日体系逐渐“躯壳化”。这是令人十分惋惜并应引以为戒的。好在这一做法并未一直持续,今天的我们已深刻认识到传统节日体系所具有的深厚内涵与积极意义。

  从价值判断的角度,似乎可以将文化分为消费的文化和情感的文化。显然,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积淀,蕴含着异常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诗意内涵。中国传统节日体系对内促进和谐、增强认同,对外则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可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种贡献尤为珍贵。

  (原文来源:《民俗研究》2025年第3期,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张勃]“我们的节日”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春节申遗成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Lin Yutang] Lanterns, gongs and fireworks: A Chinese philosopher recalls his boyhood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黄景春]春节与新年的分与合
·独龙族的“卡雀哇节”:剽牛祭天庆新年·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全文)
·聚焦中国人的时间制度——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美食高峰论坛举办·[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
·年俗考:近代日本为何舍弃了农历新年?·[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专家学者:纳入民族节日体系保护二十四节气·[肖伊绯]“贺岁书”《新年风俗志》
·2016新年贺词: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