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2003年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2003年公约

UNESCO ‖ 非物质文化遗产:63项申报材料/推荐材料将于12月评审
  作者: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处   译者:CFS4ICH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9 | 点击数:318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于2024年12月2-7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第19届常会。届时将对90个缔约国提交的63项申报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将其列入2003年公约的相关名录/名册。

图片

西班牙阿尔奇多纳的敲钟人© Malaga/Joseph Table, 2016

 

事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地点:巴拉圭共和国亚松森(会议将在线直播)

 

在本届常会期间,委员会的24个成员国将代表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183个缔约国,总共评审列入/遴选入《〈非遗公约〉名录》(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CFS4ICH注)的63项申报/推荐,其中:

58项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5项应其他缔约国的申请对已列入名录遗产项目进行扩展);

2项申报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项推荐遴选入《优秀实践保护名册》。

鉴于自相关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以来所实施的保护措施产生了积极影响,委员会还将研究 3 项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请。

 

非政府组织认证与列入名录公告

希望前往现场报道会议的记者可通过以下接进行注册。注册确认后,请通过以下第二个链接向东道国发送您的行程详情。

注册链接:https://indico.un.org/event/1013040/

向东道国发送具体行程信息:https://www.19comparaguay.com/en

委员会各场会议也将在线同步直播。

有关列入《〈非遗公约〉名录》的新遗产项目将于12月3-5日产生。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和手工艺技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承认并促进各社区所开展的文化实践和知识技能的多样性。该名录目前已覆盖140个国家的611项遗产项目。列入名录旨在鼓励所有利益攸关方与实践主体密切合作,采取共同行动以保护这些实践。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认其赓续面临威胁的活态遗产项目,使缔约国能够动员国际合作和援助来拯救这类遗产。目前已有82项遗产项目列入该名录。

《优秀保护实践名册》重点展示了最能反映2003年公约原则和目标的37项计划、项目、活动。

 

更多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2024年会议官方网站:

https://www.unesco.org/en/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committee-2024?hub=701

工作文件:

https://ich.unesco.org/en/19com

《公约》20周年(2023年)新闻资料包: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7872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s://ich.unesco.org/en/what-is-intangible-heritage-00003

浏览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ich.unesco.org/en/lists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下一条: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
   相关链接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刘玉颖 [俄]Курьянова Т.С.]全球化与本土化对话中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
·[刘婷 高睿涵]空间分类与精神实践:武陵山区文化空间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意蕴·[刘清源 魏滢哲]当代社会语境下祭星仪轨的象征符号与行为逻辑
·[刘明花]河西宝卷的发展研究·[刘会惠 刘婷]非遗语境下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的文化转型
·[林晨滢]从嘉峪关传说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路径·[梁爽]论“地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内生性发展
·[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郭凤尧]民俗场域中女性参与的类型构建及禁忌逻辑
·[邓又嘉]非遗语境下传统表演艺术的“新生”·[程瑶]“活鱼要在水中看”:非遗保护政策研究的立场、理念和循证路径
·[陈在扬]磁州窑烧制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文化景观构建·庆祝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2025年10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将发布首份全球文化政策报告 ·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