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岳永逸]村落庙会传说的情境分析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14029
 

  作为与神话、民间故事相并列的三大重要的口头散文叙事,传说因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性、真实性、解释性、文学性、文化性一直是民俗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历来国内外的民俗学者不论从事甚么样的专项研究,多少都会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至少在自己的研究中,会频率较高地使用与自己研究有关的传说。实际上,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在今天,传说学已经成为民俗学一门有自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重要的分支学科,并有了不少十分有意义的理论探讨和专著,如柳田国男的《传说论》、顾颉刚对孟姜女传说的经典研究、程蔷的《中国民间传说》等1。同样,作为民众信仰生活、物质生活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庙会也被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学科学者所重视,虽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古老的主题,却时有振奋人心的给人启迪的新著,如新近出版的《狂欢与日常》2。自费孝通的《江村经济》问世以来,村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社会人类学者研究的单元,本土人类学也因此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后续之作接踵而来,解放前的有林耀华的《义序的宗族研究》、《金翼》、杨懋春的《一个中国村庄》。改革开放,村落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这可以王铭铭的《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庄孔韶的《银翅》等一系列著作为代表。虽然存在多种争议和责难,但数代中国人类学者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依然建立了「小地方,大社会」这一理论模型。随着学科之间的交流,在民俗学领域内,近年来,不少学者也致力于把民俗中的「民」与「俗」结合起来,将俗还之于民,在民那里以主位的方法来研究俗3,这样,以民为主体的村落作为「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引起了民俗学者的重视,回归到民俗学者的视野,刘铁梁曾精辟地指出4:

  之所以强调村落,首先是考虑它是中国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的一种实际存在的最稳定的时空坐落。其次,是基于「民俗传承」的概念,把它看作是紧密结合的小群体,也是在其内部互动中构成的一个个有活力的传承文化和发挥功能的有机体。再次,在村落中观察到的民俗文化事象,就某一类别的民俗而言(如同民俗学概论书当中所划分的那样),必然具有时空的限制意义,因而有助于我们避免急于概括某类民俗的内涵、结构、功能、演进规律等。民俗学在历史上形成了对本民族传统给予解说的学术倾向,但我们民族深厚和丰富的传统却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我们在把握共性的探索道路上,也许还要首先建设好村落或其他时空单位个案调查的坚实基础,需要走一段艰苦的路程。

  将传说与其流传地联系起来考察是传说研究一贯的传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骨子里是历史学家的顾颉刚5对孟姜女传说的研究在其成果一发表时就让刘复「佩服得五体投地」,但顾颉刚的终极目的是要为他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之史学观添砖加瓦,「为研究古史方法学举一个旁的例」,「研究了民俗学去认识传说中古史的意义」6,因此通过自己在典籍和当时民间收集到的众多孟姜女传说的异文,顾颉刚在对这些扑朔迷离的材料进行抽丝剥茧式追根溯源的同时也列出了其地理分布。与顾颉刚对传说的研究几乎是在书斋中完成不同,功能人类学的鼻祖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比较长时间地逗留在梅兰尼西亚后,研究了当地土著传说(利薄窝过),指出:传说与当地人的童话(库夸乃布)、神话(里留)之不同在于传说无一定的讲述季节,无固定的讲述形式,无表演性,也没有巫术作用,通常是长者在出外航行、远行、年轻人对新奇事物发问时讲述传说。传说在这里是部落对其生活的集体记忆,对部落生活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是增强部落凝聚力的一种机制,因此传说与童话、神话一样是在梅兰尼西亚人的「生活里面」7。相类似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刘哓春、庞建春都在自己比较坚实的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将其关注的传说放在民众的生活世界中来考察、理解、分析8。长期致力于识宝传说研究的程蔷不仅仅对识宝型传说进行历时性的梳理,而且将眼界放开,将此类传说放在地域之间的文化冲突的背景下进行共时性的研究,指出地域封闭与闯入者之间的关系9。

  同样,在民俗学领域,除了更多的对庙会事项本身的调查和描述,将庙会置于其发生的文化场域,尤其是村落,是今天庙会研究的一个主导方向。庙会作为村落生活的「公共空间」已经广泛的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10。

  本文讨论的是与传说、庙会、村落三个研究领域都相关联的问题──村落庙会传说,要关注的是与庙会相关联的传说,并将这些庙会传说放到村落这个实体性的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中,分析这些村落庙会传说作为民众口头传承下来的群体记忆和叙事反映了民众怎样的心理和它们在村落生活中的意义。

  很明显,庙会传说只是传说中的一个类别,如果再考虑到其地方性,也就不难理解以往国内学者的研究一般都将这类传说归于地方风物传说的之中11。但村落庙会传说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风物传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和内涵。而且,因为庙会作为人们一种周期性生活形式一直处于延续状态,使村落庙会传说一直都有一种比较自然的讲述场景,不需要他者更多的人为地激发12。

  一般的庙会仪式存在主要的仪式结构(dominant ritual structure)和变化的仪式结构两种结构,前者包括空间(space)、时间(time)、物体(object)、言语(words)和行动(acts)这五个必有的仪式因素,后者包括庆典的参加者对五个规定的仪式因素的不同的反应13。因此,庙会通常都是庙宇建筑、所供神灵、信众、庙戏及庙市等质素的综合叙事。村落庙会传说也就有这些相应的类别,但总体而言,关于庙戏和庙市的传说要相应的少些。本文无意对这所有的村落庙会传说进行探讨和分析,主要探讨依水修建的庙宇的传说、庙会组织权归属的传说以及庙会戒规的传说、与大历史书写相关的庙会传说和综合型的庙会传说,并分析这些传说与村落生活、生活史之间的关系,即把庙会传说放在村落生活的场域之中,进行情境分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二十一世纪》网络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文摘]民间文学:告别田野
下一条: ·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