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总第171期)目 录
 
 
    
        
            | 礼俗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 |  |  |  
            | “传统礼俗与中国式现代化”笔谈 | 冯兵 潘斌 邓声国等 | 5 |  
            | 孔府的新年食俗:一个多元建构的“礼仪标签” | 杨素花 吴佩林 | 21 |  
            | 礼俗互动中的多元一体秩序构建 ———以丧葬礼俗为例
 | 龙晓添 | 35 |  
            | 华夷之间:明清时期云南学宫的设置、传承机制及其象征意蕴 | 覃延佳 王越平 | 49 |  
            |  |  |  |  
            | 学术前沿 |  |  |  
            | 民俗学的机遇与挑战 | 朝戈金 | 64 |  
            | 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 施爱东 | 70 |  
            | 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 ———中国民俗学的自我认知与发展策略
 | 叶涛 | 83 |  
            |  |  |  |  
            | 民俗史 |  |  |  
            |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献所见“女子布”入药现象研究 | 赵诗琪 陈芳 | 93 |  
            | 清代台湾分类械斗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探析 | 张梦雨 | 101 |  
            | 近代江南庙会演剧俗例探析 | 汪湛穹 小田 | 111 |  
            |  |  |  |  
            | 非遗论坛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流转与嬗变研究 | 鲁春晓 | 120 |  
            | 非遗工坊的生成逻辑、基本意涵与实践分析 | 刘智英 马知遥 刘垚瑶 | 131 |  
            | 传播断裂与互动共融:艺术乡建主客体关系及其对话机制 | 张剑 刘亚秋 | 14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