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进国]信俗主义:民间信仰与遗产性记忆的塑造
  作者:陈进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6-02 | 点击数:8944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民间信仰总体上呈现出“政规教(信)随”的发展常态,普遍存在着以“遗产化”为特征的“信俗共建”的现象。而非遗化的“信俗”事实上也是多样化的“信俗主义”(信仰民俗主义)实践或“遗产性记忆”建构的产物,其中主要表现为政治化、族群化、经济化等不同场域的信仰记忆形态,显示了中国民间信仰与当代的基层社会和政治制度、族群关系、跨境网络的紧密关系。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民间信仰走向弱化“宗教性”的信俗主义实践虽有其历史惯性和内在驱力,但是相应的“遗产性记忆”建构难免也将迫使等级化的民间信仰陷入“内卷化(过密化)”的尴尬处境。

关键词:民间信仰;信俗主义;遗产性记忆;内卷化

作者简介:陈进国,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宗教人类学》主编、《中国宗教报告》主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重点项目“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的田野研究”(批准号:19AZJ004)的阶段性成果。


一、前言

  当我们观察中国民间信仰的当代存在样态及其发展态势时,会发现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基于中国传统的“政规教(信)随”的关系格局,特别是伴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种主流叙事的有机叠合,各类立基于民间信仰平台的民俗展演和跨境网络持续发酵,反复表述着有关继承、保护、革新、应用、模仿、创造等等的“地方性知识”的生成。

  本文拟借助“信俗主义”(信仰民俗主义)范畴,来尝试分析中国民间信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存在样式及其角色和功能变迁。其中,政治化、族群化、经济化等不同场域的信俗主义的形态无疑值得我们关注。非遗保护运动同样刺激了民间信仰形态阶序化、标准化、格式化的分化,使得部分民间信仰形态走出“社区主义”,并“让渡”部分的文化权利,从而也使得中国宗教治理形态日益走出“运动式治理”的历史惯性,进一步向“常规式治理”机制迈进。如果我们将信俗主义放在一个更长时段的历史动态格局中来考察,我们将会更深度地理解近年来的中国信仰民俗实践与民族-国家的权力建制、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纠缠共生的关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黄景春]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
下一条: ·[彭牧]拜:礼俗与中国民间信仰实践
   相关链接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刘铁梁]疾病、生死与民间信仰
·[程浩芯]信仰传说的文本定型·[乔英斐]中国龙王信仰的发生与定型
·[李明洁]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中的娘娘纸马研究·[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钟小鑫 蔡芳乐]“法”外之地·[赵暾]二郎神形象演变考略
·[王华龙]五台山五爷信仰源流研究·[童婷]重庆市洪崖洞祈愿文化与民间信仰研究
·[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刘然]信仰、生计与王朝教化
·[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
·[李银平]民间信仰空间变迁与传说叙事圈层构建·[郭炳亮 李雅宁]北宋山西寺庙碑刻、题记所见“郡主千秋”考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