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近代神话学的发展始于1899年,创建伊始便主要与其他民族的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共通点、类型、传播、结构,试图以此明确日本古典神话的构成要素以及与海外诸民族的密切关系。日本神话学早期研究方法是在欧美理论指引下对各种古籍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逐渐形成有大量田野的民族学、民俗学神话研究。在与各民族的比较中,日本学者认识到日本神话与南方(尤其是中国南方)的比较研究是必须的。对日本神话研究发展阶段(特别是南方比较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在世界神话研究中所具有的地位与意义。
关键词:日本;神话学;南方说
日本近代以来对神话研究的热情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明治、大正时期的东洋史研究中,神话研究占据重要地位。二战以后,利用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现象学等新方法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日本近代神话研究开创伊始就对日本神话系统表现出极大兴趣,到今天亦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日本的特殊现象。由于日语语系不明,日本民族文化系统尚有很多未解之谜,而且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人更希望了解自己的谱系。“日本人的根源在哪里”的问题使日本古代史研究成为热潮,同时也推动了日本神话系统论的持续发展。日本近代神话学形成以来,便对南方各民族神话抱有浓厚兴趣,与南方的对比研究使学者们认识到日本神话中包含浓郁的南方要素。
日本近代神话学的发展始于1899年,此前的日本神话研究史主要由国学者、神道学家进行,他们的研究方法是简单的“欧赫墨洛斯主义”(Euhemerism)。“欧赫墨洛斯主义”常被称为“神话史实说”,认为神是民族部落、酋长或帝王,身后被人崇拜为英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神话中的神和半神最初都是历史上实有的帝王或英雄,神话是被扭曲了的历史,因此,神话的根源应当在真实的历史中找寻。换句话说,神话中的神以及有关他们的叙事追根究底都来源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宗教和神话中的神或特定的人,都是被神化(deified)了的人,相应地,有关他们的故事也是对实际事迹的夸大性陈述。
1899年以后,对西方先进神话理论的运用改变了日本神话研究陈旧面貌,日本文化是复合文化,所以它的特点与性质在日本神话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虽然日本古典神话在体裁上首尾一致,但单个的构成要素,即神话素却并不一致,东南亚、朝鲜、蒙古等因素皆有。在日本,“神话学”也被称为“比较神话学”,源于“神话”一词在日本出现伊始便是与其他国家的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共通点、类型、传播、结构,试图以此明确日本古典神话的构成要素以及与海外诸民族的密切关系。通过比较探究日本神话起源、系统、谱系等问题不仅对日本神话学发展贡献巨大,而且对研究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这一基础问题也影响深远。日本神话学家吉田敦彦指出“对于日本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持有‘北方起源'主张的还是坚持‘南方起源'观点,只有将其放置于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层面上,与世界诸民族神话进行比较,方可彰显日本神话的起源和意义”。
一、日本神话研究的四个阶段
日本近代神话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99年到1921年。1899年,研究文明史的高山樗牛在《中央公论》上发表《〈古事记〉神代卷的神话及历史》一文,对多数国学者从历史角度对日本《古事记》神代卷牵强附会的历史解释表示异议,指出应该从神话角度研究《古事记》,这样既能解开许多未解之谜,又可以为正史的研究增加更多有益的资料。但这篇论文论述了日本神道是中国和朝鲜古代拔除和祭天的遗俗,触犯了日本神道与皇统的密切关系,引起神道家、国学者强烈不满。高山樗牛的自然神话学派观点受到高木敏雄支持,他对“神代史自由研究”的呼吁标志着日本近代神话研究正式起步,随之形成了急速发展的形势,神话研究在日本全面开花。当时,以德国的阿达尔伯特·库恩(Adalbert Kuhn)为代表的西欧的印度日耳曼比较语言学说与德裔英国学者马克斯·缪勒(Friedrich Max Muller)的自然神话学派思潮,以及人类学派的代表安德鲁·兰格(Andrew.Lang)、英国的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的进化论的人类学、民族学思潮纷纷传入日本,直接影响着1899年日本神话学的创立。1904年,高木敏雄的《比较神话学》出版,这是日本第一本神话学概论,在系统介绍西方神话学说、方法论的同时,对日本神话进行比较神话学的解说,强调与南方神话的类似。可以说,日本学界利用欧洲先进的神话学理论对日本神话进行研究始于高木敏雄。进入大正时代(1912-1926),引人注目的是鸟居龙藏的系列研究,鸟居龙藏将“记纪神话”1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信仰、习俗与中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的宗教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记纪神话”的源流存在于东南亚诸民族中。日本此阶段神话研究的特点是在欧美神话学的影响下,运用欧美神话学理论分析日本神话,为日本神话研究奠定了基础,形成日本特有的自然神话学解释。
第二阶段是1921年到1945年。由于担心“西洋的没落”,日本学者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致力于“东洋的再发现”。他们明确了神话研究的方法,提倡以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为主,以宗教学、社会学、语言学、古文献学、文化史学等多学科、多视角为辅的跨学科研究。代表学者有松村武雄、松本信广等,松村武雄的大作《神话学论考》《神话学原论》有体系地、评判地介绍了欧美的各神话学说,又对神话学的全貌进行了展望。他的《日本神话研究》通过对欧美神话学的批判,构成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方法,指出神话成立的根基必须同时考虑政治因素、神话时代的“神话思考方法”等,然后在此认识下研究神话材料。松村武雄将民俗学与民族学并用的研究方法在今天依然被日本学者继承。此外,他还立足于历史民族学,将日本神话分为:天孙系、出云系、筑紫系,指出各自的种族、文化的特征。松村武雄综合把握欧美诸学说,致力于日本神话研究,虽有折中的思维,但整体看受英国人类学派的心理主义解释影响明显,导入了深层心理学研究。
这一时期,日本神话研究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与包括中国、朝鲜、希腊在内的海外各地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与希腊神话比较是研究重心;第二,认识到民族学的资料与方法对神话研究的有效性;第三,在人类学大本营的欧美各大学、研究所的日本学者们不管是在资料方面,还是在政治局势方面,摆脱了当时日本比较神话研究的不利局面,可以自由进行日本神话的比较研究。此后,对日本民族学神话研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这批学者。第二阶段的学者们深刻认识到研究神话必须具备人类学知识和民俗知识。
第三阶段为1945年到1958年。二战前日本国内古典神话自由实证的研究受到阻碍,神话研究经过长期艰难的道路,从此意义上来说,日本国内真正的比较神话研究成为可能是在1945年以后,以大林太良为代表的神话学者使用结构主义理论方法进行神话比较研究。大林太良是被日本学术界公认的日本神话学第三代主要继承人,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之后在西德法兰克福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专攻神话学。大林太良一直致力于探究日本神话起源与系统,代表作有《日本神话的起源》等。他指出:日本神话是异质的神话复合体,因此通过对构成部分的各个神话母题的分析,可以明确日本神话在日本文化史的地位。他的研究方法是查明与每个日本神话母题相似的各海外事例的分布状况,分析神话母题属于什么文化、由什么民族传承、经过什么路线传到日本。同时,他也关注日本神话自身,在日本内部寻找它们属于什么文化、由什么集团传承。然后,他再将海外与国内的研究成果相比较,逼近日本神话的系统与日本文化形成等核心问题。要推进这样的工作,大范围的国际性比较研究必不可少。而且,要通过大规模研究获得高水平成果,与各领域的专家进行共同研究也是必须的。因此,大良进行了大量的跨学科研究,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一时期,从事神话研究的学者主要动机源于目睹战时日本人对战争的狂热和对天皇的盲目信仰,认为“日本人这种思想的根源由他们对日本古代神话的信仰而来”,因此,“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古代历史和思想根源就不能不研究那个民族的古代神话”。
第四阶段是1958年至今。1958年以后,日本神话学进入新阶段,以战后的新人为中心。他们的研究进一步纵向深入挖掘,试图借助细密的考证超越故事表层,寻踪推源,发掘其潜在的深层文化内涵。在研究领域方面,松前健、上田正昭以日本为专攻,山田隆治研究印度未开化民族,吉田敦彦研究希腊及印欧语族,田中克彦研究蒙古,矢岛文夫研究东洋,青柳真知子研究波利尼西亚,山口昌男与阿部年晴研究非洲,伊藤清司与工藤隆等研究中国西南,大林太良继续研究东南亚。以上学者将神话研究的领域扩展到世界范围,其研究方法既受历史民族学的影响,也受法国神话学家迪梅齐结构主义影响。此外,松前健不局限于利用特定的学派方法进行研究,他针对不同问题、不同领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如,在研究日本神话的起源、系统方面,他既重视历史民族学的视角与方法,同时又采用其他视角与方法,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整体上探究日本神话。他指出,“日本神话系统论研究从来都是把‘记纪神话'分别与南岛或北亚比较,如果有类似的母题,就立即论断属于南方系或北方系。此方法虽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比较之前,很多学者省略了必须的工作”。所谓“必须的工作”包括以下三点:1.剥开由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构成的日本神话的表皮,捕捉最原型,再与周边低层文化的民族神话比较;2.日本神话是以宫廷贵族为中心完成,很多母题与宫廷祭祀有关,或是以此为母胎形成,因此比较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3.探索神话、古代信仰,必须先弄清楚它们是何时何地进行的,所以历史学的方法不可缺少。松前健的研究方法处于用外侧眼光研究的民族学与以内侧眼光研究的民俗学、日本史学的中间。
一直以来,日本神话研究既有利用古籍的文献研究,也有重视田野的民俗学、民族学方法,因此构成日本神话独特的研究方法:1、从古典文字中探索有限的文献学方法;2、从今天的日本民俗入手的民俗学方法;3、利用民族学田野调查,通过研究未开化民族活的神话追寻日本神话的民族学方法。第3种方法并不排斥前面两种方法,反而是以它们为前提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民族学神话研究的特点如下:1、能够运用世界上未开化民族丰富的神话材料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2、能够研究现在还活着的神话;3、高等文化的神话特质不能直接看到神话本质,可以利用未开化民族的神话特质对其进行解释;4、精细化、组织化的同时,能够援用民族学神话研究的各种假说。因此,上世纪80年代以后,民族学神话研究被日本学者广泛运用,以伊藤清司与工藤隆为代表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在中日建交后多次赴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集、研究神话。这些研究者从东亚的视角寻找日本文化的源头,并通过活形态的原生神话复原日本上古神话,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尤其是工藤隆利用彝族神话复原《古事记》的做法,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