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顾希佳]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
  作者:顾希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18 | 点击数:5652
 

摘要:古代民间故事最初多以口头方式流播,限于口头传播的弱点,往往又要借助文本得以保存和扩播。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民间故事,也就不得不借助于文本,从中钩沉爬搜古代民间故事材料。在大致回顾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之后,结合《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实践就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口头;文本;古代民间故事;故事;故事类型


  2012年,我积累多年的一个成果———《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总字数348万,分6册。一晃6年过去了,近来欣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已正式启动,春风拂面,怦然心动,回顾几十年来本人在古代民间故事范畴里所做的一些探索,颇有些感想要和大家交流。

一、什么是古代民间故事?

  通常以为,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播大多以口头方式进行,而用书面方式进行的文学创作则被称为作家文学。20世纪60年代,曾有人以阶级划分文学,以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歌是民间文学。现在看来,至少我个人以为这是不妥的。反之,苏东坡讲的笑话倒是民间文学,而黄巢的诗则仍应归属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应该主要是创作和传播的方式,是口头还是书面,而不应以创作者的阶级成分来划分。

  远古时代,文字尚未被使用,全人类的文学活动都是口头文学。文字发明以后,逐渐有一部分人会使用文字创作了。但当时相当大一部分人还不识字,或只是识一小部分字而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文字的文学创作,但是他们却十分喜欢用口头方式创作并传播文学,这就是口头文学。同时我们还要指出,即使在古代的文人中间、贵族中间,他们早已习惯了使用文字,但是事实上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口头方式的传播。在他们中间,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唱歌谣等形式的活动仍然颇为流行。相关的文献记载其实是可以举出许多例证的。

  我们还注意到,口头传播也有它的弱点。在今天的许多先进技术尚未发明和使用之前,口头语言总是稍纵即逝的,无法远距离传递,无法长时间保存,它的传播速度和力度都不如文本。有了文字,有了印刷术,人类才有可能较好地保存和传播口头文学。欧洲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流传学派就十分重视文本在口头文学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菲认为,东方的各种故事集正是通过文本的方式,经由中东的伊斯兰世界而终于在整个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一系列传播环节中,恰恰不是口头,而是文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上,我们考察水浒故事、白蛇传故事、杨家将故事等一系列民间文学作品的流播轨迹时,也都会发现文本的踪迹。一开始,它们是口头的,是民众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口头文学。后来就有文人介入其中,采用文字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并且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编再创作,有的变成了戏曲、曲艺,然后又回到民众的口耳之间,成为一则则民间故事。这中间,口头与文本的互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互动,往往十分频繁。然后我们可以回归到主题,什么是古代民间故事呢?有人会说,我们今天听到的口头故事,大多有历史的影子,它讲的是古代的事情,它不是古代民间故事吗?它不是历史吗?我们不是可以通过听这样的故事来了解历史吗?

  这个说法不够科学。比如长江、黄河,今天的河床里也积淀着以往许多时代的沉积物,有着十分古老的成分。但是它不是古代的长江、黄河,因为这里必然还有新近产生的许多成分。我们研究古代的长江、黄河,要依靠古地理提供的材料。民间故事也一样。今天我们从民众口头听到的故事,是传统的,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古代民间故事。严格意义上的口头上的古代民间故事,由于当时还没有录音技术,无法保存至今。能保存下来的只是当时人的文字记录。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限于当时的条件,这样的文本并非今天我们学术界所要求的那种记录稿。但至少它是当时人,或者是比较接近当时的人们所记录下来的。再进一步说,哪怕到了今天,口头讲述一旦被记录成文本,就会丢失掉许多极珍贵的东西,文字记录也有它的局限性。阅读记录文本和在现场听故事,毕竟还不一样。什么样的记录文本才称得上标准,其实一直到今天也还是很难规定下来的。

  事实上,历代文人记录民间故事,他们的动机不一,他们的文学主张、审美情趣、行文习惯总是千姿百态的。比如早期的文言文,和后来的行文习惯就很不一样。志怪和传奇不一样,明清笔记小说中也可以分出很多流派。什么样的文本是当初的民间故事文本?很难界定。我们使用古人记录的文本来研究古代民间故事,要有一个辨析、考证、比较、研究的艰苦劳动。这和文物工作者辨认文物似乎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内行一看就知真伪,外行可能要上当。对于古籍中的文献材料如何鉴别、认定,需要摸索。或者可以说,你的脑子里有多少这一方面的知识,你才有可能认识到古籍里有多少这一类的材料。目前我国的学术界还没有形成这一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约定俗定的规则。古代文学,是大家公认的学科分类,但是古代民间文学毕竟还没有独立出来,它其实还是古代文学的一部分,甚至是哲学、宗教、历史、农学、医学的一部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贺滟波 刘光洁]“白毛女”故事源流考
下一条: ·[龙圣 李向振]病患:变婆故事的社会隐喻
   相关链接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