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田兆元]研究当代神话可以写在神话学的大旗上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2-23 | 点击数:3417
 
  中国神话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秉承进化论的主张,认为神话不过是前朝遗留物,虽然对现在有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是往事,严格地说,那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最初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夏曾佑就列出神话时代的标目,说黄帝以上,伏羲神农之类的都是神话,从黄帝开始才是信史。这部历史教科书没有明说,但等于说,到黄帝的时候,神话时代应该就结束了。后来的古史辨派似乎发现了新大陆,觉得神话会更晚一些,大禹是一个神,是神话人物不是历史人物。后来甚至觉得汉代的文献里有很多的神话,神话的流传时代是大大拉长了。但是,在《古史辨》里,超越汉代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似乎是说,神话毕竟是古代的东西。茅盾的神话观是说历史神话化了,于是就有一种恢复神话本来面目的努力。但是他那本《中国神话ABC》把神话发生的下限,确定在后来所谓的“原始社会”不远。而鲁迅讲中国小说史,开篇列出一个“神话与传说”的目,这很了不起,拓展了神话的认知空间,同时也给神话戴上了一把大大的枷锁,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才有神话和传说,后来就不怎么有了,尤其是秦汉以后,大家就觉得神话已经是过往的事情了。

  后来搞古典文学的人写中国文学史,也是模仿鲁迅先生,在先秦文学编里,列出来一节,叫什么远古神话,或者古代神话与传说什么的名目,讲述“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几个神话故事,其主题不外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反抗强权的斗争等。这样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惯例:神话就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所以文学史的讲述就是在先秦文学中搞一点篇幅,象征性地讲一下神话。你要是看看古典文学的队伍,做神话研究的没有几个人。所以在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视野里,神话的位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样做的依据在哪里?过去主要是来自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一段话:“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自动纺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必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马克思举了几个例子,看起来是说神话已经消失了。可是马克思根本就没有说过神话一定是在原始社会才有。他的那句经典的话“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我们该怎么理解?人们今天是不是已经征服自然力了?我想谁都会说,没有征服自然力,我们好不容易发射一个小的“嫦娥”号飞船到月球,可是几粒沙子就弄得它不能动弹了,这怎么能够说征服和支配了自然力呢?所以,认为神话是古代社会的产物的想法,根本就不符合马克思的观点。

  由于对于经典的错误理解,神话研究要向前突破一步真是很难的,但是人们还是坚持前进。与茅盾等人的古典神话论不同,大夏大学谢六逸先生早就指出:神话学是与民俗学相辅相成的存在,在有些神话学家的眼里,神话学与民俗学甚至只是名称的不同。这实际上蕴含着神话活在当下的观念。抗战期间,大夏大学的师生西迁贵州,开展贵州苗夷研究,就采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文本。吴泽霖先生和陈国钧先生分别论述了苗族的祖先的神话传说。可见,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于民间神话的采集就开始了,除了吴泽霖先生和陈国钧先生,还有闻一多先生研究伏羲所凭借的大量的民间神话文本。可见,上个世纪后期以来的神话学研究,一度是落伍的。袁珂先生倡导“广义神话”研究,面临的阻力是那样的大。看起来,学术研究一旦误入歧途,要转回来,那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后来,张振犁先生带领团队开展中原神话的调查研究,就是面向当下的神话研究的大规模的实践。杨利慧也在女娲研究过程中,将视野从单纯的古代文献转到了田野之中,参与扭转神话研究的狭隘的风气。

  面向田野、面向当代的研究,是杨利慧神话研究的鲜明特点。后来,她的视野更是直奔当下的神话应用领域,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种面向当下的开拓便更加深广了。

  对于神话的现代应用,杨利慧偏重遗产旅游与神话的网络媒体表现方面,即神话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创意经济的部分。这本身是神话学研究的创新拓展,是近年来神话学界朝向现代社会生活研究探索的继续。

  传统神话在旅游中的应用,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化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现象。旅游开发,神话是重要的资源,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神话旅游是遗产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民俗旅游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神话旅游是遗产旅游和民俗旅游的焦点问题。我们把神话与民俗的这种紧密关系放到旅游民俗的视野中,就会发现,我们讨论的认同性作为民俗旅游的核心问题,叙事作为民俗旅游的促成手段,都在神话应用中得到了聚焦。神话本身就是叙事构成的。杨利慧对神话作为旅游资源的研究中,强调了好的叙事本子、好的导游讲述的重要性,我觉得是非常实在的。没有文本,是无本之木;没有好的讲述,那也是一句空话。神话研究对旅游的关注到了这样的程度,也就非常接地气了,我们也就掌握了进入旅游业以传承文化的资本。而不是那种看见别人拿神话作为旅游资本,觉得讲述得不好,却只会抱怨的情况。神话学家找到了服务社会的路径,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

  可贵的是,杨利慧关注了口述神话的变迁,这也是神话学术探索的一件大事。神话讲述向何处去,经过了旅游讲述的神话文本,是一次淘洗,也是一次历练,也许出了些问题,也许是更加完善,这都是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我们在杨利慧的书里读出来这样一个概念:旅游神话文本。旅游神话文本是神话与旅游结合的文本,首先它是神话文本本身,但是,它肯定是一个特殊的类型。神话学就在这样的努力中拓展了自己的空间,也延展了文化的社会服务空间。本课题选择的三个个案,比较有代表性,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神话文本在当下的讲述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变化是一个主题词,而旅游是催生变化的因素。

  对于网络等电子媒介的神话文本,作者从段子、影视媒介和游戏入手进行了探讨,体现出信息时代神话文本呈现的新的特征。总之,课题从不同于传统的神话文本形式入手,探寻了在现代———遗产旅游与电子文化生产时代———神话应用的新的特征。

  作者将这样一些神话的应用特点,归结为“神话主义”这样一个外来的话语表述之中,体现出了神话研究与外来话语的对话,具有文化交流的意义。这也是近年来外部民俗主义论在神话中的表现。我个人觉得,课题研究颇多创新,而这样的创新归结为“神话主义”这样一种话语,是强化了创新意识,还是弱化了创新意识,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无论是神话主义还是神话应用,可能只是一个说法问题,而强调神话的当下性,强调神话研究的现实性,提升神话研究的理论水准,提升神话研究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建设能力,这是杨利慧的著作推进开拓的新的视野,也是整个中国神话学界需要努力的方向。

  研究当代神话,可以写在神话学的大旗上。

  (本文刊载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5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高荷红]傅英仁讲述的神与神话
下一条: ·[乌·纳钦]史诗演述的常态与非常态:作为语境的前事件及其阐析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