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蒋明智 何海祺]顺德龙母信仰源流
  作者:蒋明智 何海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19 | 点击数:5910
 

摘要:顺德龙潭龙母信仰来源于德庆悦城龙母信仰,其建庙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顺德最古老的现存龙母庙。整理龙潭龙母庙的历史文献资料,理清龙母文化在顺德的发展脉络,记录龙潭龙母诞的仪式与民俗活动,对补充和丰富当前的龙母文化研究,促进龙母文化在更广时空里的传承与发展,不无裨益。

关键词:顺德龙潭;龙母庙;龙母传说;龙母诞


  元代末年,在今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建有古城。传说“龙化于此”,并因河宽如海,深之如潭得名“龙潭”,从此“龙潭”一名沿用至今。龙潭龙母庙坐落于龙潭村西华坊,位于杏坛镇北部地区,地属水网平原地带,河网交错,是顺德地区现有龙母庙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从南宋末年建庙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现存龙潭龙母庙,坐北向南,全体建筑只有一个正殿,即“孝通殿”,“面阔三间,进深两进”(即三柱两梁),面积不大,隐藏在一片普通住宅之中,庙前一片空地,正对河涌埠头,站在殿门前,可以直接看到流淌的河水,庙前空地的右方还新建了龙头社的神位,有一长廊供悬挂香塔。

  殿门的两侧的石面上刻上“正中宏化育,柔顺启文明”对联,从石面刻字可见,对联在道光五年(1826)冬天所刻,殿门上匾额为“孝通殿”,原匾额已不存,今日所见为“壬午年重建(2002年)”所做。庙内现存一个写有“龙光再现”字样的牌匾、一个高悬的金色龙舟造型。

  进入殿内,便可一眼看到龙母娘娘的神像,其中一个为坐宫像,一个为行宫像,坐宫神像两旁有举扇的丫鬟,行宫神像两旁则挂满旌旗。丫鬟以外,站立着手持剑、斧、铳的四位守卫神像,另有手持书卷、毛笔的书生像,龙母娘娘坐宫右侧还供奉金花娘娘。

  正殿面积不大,进门后有供台和香油箱,往里走是供奉神像的供台和底座。正殿两旁各对应有三根方形底座的石柱,这六根石柱是正殿的重要支柱,由外至内的三对石柱各有特色,第一对悬挂绿色木块,上面刻有“龙颜如丽日,母泽似甘霖”,石柱内侧刻有“沐恩弟子合□□□□忠礼敬奉”、“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仲冬吉旦”;第二对石柱正对殿门刻有小篆字,石柱内侧刻有“沐恩吴日新堂众信敬奉”、“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仲冬吉旦”字眼,相信两对石柱是由道光年间重修时为捐赠款项所建或翻新的;第三对悬挂红色木块对联,是近代修缮的所造,并非原有。石柱两侧空地则零散摆放祭祀用品,如帅旗、元宝寿衣、香烛,左侧墙面是重修纪念碑记。

  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拟对顺德龙母文化的历史发展作一梳理,期以补充和丰富当前的龙母文化,促进它在更广时空里的传承与发展。

  一、顺德龙母信仰的起源

  顺德龙母庙现存文献记载有两处:咸丰年本《顺德县志》载:“龙母,一在逢简,一在龙潭,南宋建”;(1)民国十八年本《顺德县续志》载:“邑人最终祈祷,每乡必有神庙,谓之乡主庙。邑中香火最盛者……龙潭之龙母庙尤著灵应,乡人往祷者刑牲鲜礼,焚燎如云”。(2)《顺德县续志》记载“龙母庙,一在龙江头,一在歌滘”(3)。根据以上记载,咸丰年间记录在册的顺德龙母庙共两间,民国增加了两间,此时的龙潭龙母庙是顺德地区香火鼎盛的乡庙之一。

  顺德龙母庙现存古碑三处,碑共七通,存于龙母庙旁的五龙庙中。第一处,道光五年(1826)《重修龙母天后五龙三庙碑记》,共三通。第二处,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龙母天后五龙三庙碑记》,共三通,这两处碑记上分别记载龙母庙两次修建的的时间、本乡及异乡捐款人芳名,部分捐赠人有明确的捐赠数额记载,均载于碑文最前,如道光碑记有“喜联堂助银一百元”、“合丰店助银二十元”、“名兴号助银六十元”;光绪碑记有“现任广西巡抚部院黄槐森助银一封”、“梁敦睦堂助银台百大元”,其余多为无记录捐款数量的个人捐款。第三处,光绪二十四年《重建三庙认各物碑记》,详细记载了三庙重建的认捐明细,碑中记载,重建值事为:陈良举、梁月岩、吴绍先、陈沛日、吴荣谦、吴润辉、梨鹤齐、梁普南、杨藻华、梁恒芳、吴普之、梁冠英。

  其中,道光五年的重修碑记对龙母庙的建庙缘由作了交代:

  盖闻得所凭依万古之精英始萃,因时缔造千秋之享祀攸虔。我乡孝通殿,创自咸淳元年。时有善士陈德者,感神梦示,醒而绘像,捐地立庙以祀,遂为龙母肇基焉。嗣后灵光显耀,列嗣者懋迁。日集拜祝者,远近偕来,闾里渐稠,香烟逾盛,视越城崇奉于斯,为隆世传神明择而居之,信不谬也。

  原来,顺德的的龙母庙,最早叫“孝通殿”,始建于宋代咸淳元年(1265)。善士陈德,梦见龙母授意建庙,于是醒来依梦中所见,画龙母像,捐地立庙祭祀。

  据宋初吴揆《赐额记》载:

  唐天佑初载,始封龙母温“永安郡夫人”,越明年,改封永宁夫人。国朝元丰戊午,敕其额曰“永济”,封永济夫人。大观戊子,昭以“孝通”为额,盖取卜地移坟意也。(《孝通庙旧志》)

  大观戊子年,即1108年。悦城龙母祖庙被宋皇帝诏以“孝通”为额,可见龙母信仰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

  既有敕额,就引起了人们修建龙母行宫的热潮。这一现象在张维的《永济行宫记》有记载:

  州之西南隅夫人行宫枕江干,下临石碛,其居高爽而栋宇坏,风雨莫庇,郡人徐晓、王恩、陈经等议欲率众营构一新,众意未济。会维以罪来隶郡籍,因为文,出钱以倡,率皆奉行,卒得钱五十六万,鸠工聚材,逾月告成。祠堂深邃,殿阁巍峨,门厨廊庑,俨然有序,制度不侈不广而木石精悍,可以延永,望者莫不伟焉。(《孝通庙旧志》)

  此后,在各地设行宫,极一时之盛。“康州四乡三百余寨,皆设行祠,别郡所设,亦难枚举”。(《孝通庙旧志》)可以说,宋代是龙母信仰兴盛的第一高峰。顺德孝通殿便是这一波修建行宫风带来的结果。

  这在顺德有关龙母庙建庙传说中有着生动而明确的解释。

  相传龙母娘娘住在西江上游的悦城龙母庙内。有一天她看到滔滔江水却感到寂寞空虚,便把自己的身体缩小,跳落在一块木头上。龙母娘娘和木头顺着西江,流出肇庆,经过水藤、勒流,流入容奇(今容桂)水道后来到龙潭涌。恰好有一位渔民陈德公在龙潭捕鱼,连续几次,渔网只捞到同一块木头,一点鱼虾也没有。陈德公为此十分焦虑,随口对木头说,如果木头保佑自己每次撒网都能打到鱼虾,便把木头摆上神位,天天用香火供奉。龙母娘娘听到这番话,招来河中虾兵蟹将,把水族中犯了死罪的鱼虾,押解到渔网中,陈德公如愿以偿。夜晚,龙母娘娘托梦给陈德公,要在龙潭建一座行宫,并要求在她的生辰五月初八前完工,他只需负责打点,材料和匠人自然会有。过了几天,果然有几艘大船载着砖瓦、木石和工匠来到龙潭圩,陈德公尽心尽力监督工程,如期建造出龙母庙,大殿内供奉龙母娘娘,殿的左右各有副庙,左为五龙庙,右为天后宫,后座是龙母娘娘的梳妆楼。工程完工当天夜晚,自此之后,每到五月初八龙母诞,各乡龙舟纷纷前来为龙母娘娘祝寿,新造好的龙舟也会前来让龙母娘娘“点睛”,这个习惯一直流传到今日。

  第二个传说版本以“孝道”为主题,其中龙母娘娘出游的情节与第一个故事相似,不同的是,由于陈德公的母亲卧床不起,想喝上鲜嫩的鱼汤,陈德公便为母捕鱼。陈德公撒网许多次却没有丝毫收获,只捞起了一块木头,便向这块木头祈祷让自己能够捕鱼给母亲熬汤,正在这个时候附在木头上的龙母娘娘听到了陈德公的祷告。

  两个版本的传说中都提到,龙母娘娘是从西江流域的悦城龙母庙中前来游玩,沿着西江河道一直来到龙潭的水域,陈德公正好在此处捕鱼,意外地因为自己的虔诚得到了龙母娘娘的帮助。完成心愿后,陈德公根据龙母娘娘的指示,帮助其建造行宫,龙潭便有了龙母庙和庆贺龙母诞的传统。

  笔者访问了83岁的龙潭文化名人陈宝纫老人。他说,曾在陈氏族谱上看到完整的故事情节,其印象最深刻的是,族谱里记载龙母“凤冠霞帔”出游来到龙潭此处,建庙所用的材料是由“疍家妹”受龙母所托送来的。这是目前记录在册的龙潭龙母庙传说中从未出现的,值得进一步考证。但老人同时也表示,陈姓的族谱失传多年,在龙潭本地已经没有存本。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个版本中龙母庙已经和天后宫、五龙庙一同出现。由此推测,这个故事版本最早出现在道光年间,只能用于考证道光五年后龙母庙重修前后的传说,并不能佐证龙母庙在此之前就有此传说,因此,虽然两个故事版本的时间先后顺序未能确定,但能判断第一个版本的故事定型时间不早于道光年间。

  二、顺德龙母信仰的演变

  清代是龙母信仰在顺德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龙潭龙母庙其间经历了乾隆四十九年、道光五年和光绪二十四年三次重修。从现存的两处清代重修碑记发现,重修庙宇捐赠人的地域范围在从顺德和周边地区,扩大至西江以外地区,可见清代龙潭龙母庙的影响力逐步扩展。另外,人们在干旱时节到五龙庙祈雨,是顺德方志上首次出现龙母信仰的功能记载,五龙庙虽是清代新建的庙宇,却受到人们的格外崇拜,并被视为有求必应、十分灵验,这也是龙母信仰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这时的龙母信仰已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国时期,龙母庙成为顺德本地香火最盛的庙宇之一,地方志记载新建两所龙母庙在今龙江和北滘。龙潭龙母庙作为顺德地区的“龙母祖庙”,推动了顺德本地龙母信仰体系的完善,使龙母信仰在顺德范围进行内部扩展,促进信仰体系进一步完善,直接增加龙母信仰传播的深度。

  另一方面,顺德的堂口组织东裕堂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集资对悦城龙母庙进行大规模重修,现存的悦城龙母庙的盛大之景,便是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的。当时的顺德人陈鼎桑邀请状元罗成骧题匾,罗状元为此写下了“龙母祖庙”四个古朴庄重的漆红楷体,悬挂于龙母祖庙的山门之上,扩大了龙母庙的影响。今日,我们称悦城龙母庙为‘祖庙’,即始于此。此次重修募集巨资,也是悦城龙母庙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之一,为龙母庙增添了许多建筑装饰,是一笔艺术瑰宝,可见龙母信仰在顺德当地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之高。

  悦城龙母祖庙现存东裕堂,留有《建东裕堂公所记》:

  如我东裕堂之众信,叠荷神庥,有求必应。每岁蒲月,由珠海泛船抵庙前湾泊,大舸小艑,都缘贺诞而来,上农工商,亦各竭诚而至,但往来利涉,必由泛宅之相宜,而且住为佳,不若静居之修洁,是以佥合众赀,爰立斯堂,其地由德州庆领出,在庙左龙母坟后建立公所,于光绪元年竣工落成,有堂有,有阁有廊;竹苞松茂,远峰遥对黄旗;人杰地灵,灵卉含来白鹿;集衣裳之揖让,入庙宇以告虔;既修旅进旅退之仪,均荷卫国卫民之泽。而庙貌之巍然,于宇宙间者,谓非万古之神灵常在而千秋之俎豆长新欤!斯堂之建也,以水必朝东而我东粤之深沐神恩于以财如川至不已,见其绰焉有余哉!

  据74岁的龙潭文化名人梁新国老人讲,旧时龙母诞人山人海,寸步难行,龙母庙内烟火不息,参加龙母诞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有从广州坐渡轮(龙潭有闸口,可到达广州渡口)而来,也有从香港、澳门等周边地区前来。同样地,从其他地方(据老人回忆,大良、勒流两镇人民最为崇敬龙母)而来的龙舟,由于需要在水道中出闸、航行、再入闸,需时甚长,部分龙舟接近中午才能到达龙潭。

  农历五月初七晚上十一点(子时)起,龙母诞便正式开始,由龙母庙旁边的西华坊陈姓族人首先参拜,乡人把各自生产队龙舟的龙头龙尾卸下,抬入龙母庙,放在龙母像前祭拜,接着是龙潭本地的其他生产队祭拜(1)。

  龙母诞当天,各家各户都会自发拿着准备的供品(鸡、水果、茶叶、烧肉不等)、香烛纸钱到龙母庙、五龙庙、天后宫轮番祭拜。早上有各种民俗表演观看,如飘色巡游(杏坛北水)、舞龙(杏坛大石)、舞狮(龙母庙狮子队),富裕的大户人家或宗族会请来一艘大船,船上有歌舞表演,供大家观看。信众可以在龙母庙里买一杯“神茶”(龙母庙的香炉灰兑水)喝,在龙母庙中盖“龙母印”,用“龙舟水”把手巾沾湿洗脸,也有信众在龙母庙里买裤子,再放入龙舟中,寓意买“龙舟裤”。(2)

  中午,大家回到各自的生产队吃龙舟饭。下午,各村龙舟游龙戏水,河中水花飞溅,岸上围观的乡民会用溅起的“龙舟水”洗手洗脸,也有乡民,主要是小孩,直接走下埠头,到河里冲洗一番,以求洗过龙舟水,全年顺利。当天,还会有一艘载着“五龙真君”神像的“神船”在河中游龙,一般走在陈家的“孝通”龙舟前头,并牵住“孝通”,两艘船一同出行。

  除了每年五月初八的龙母诞,一年中的大小节庆与神灵诞辰,当地人也会到龙母庙参拜。

  建国后,龙潭龙母庙与龙母诞庆典先后经历了停滞与发展的阶段:

  1.停滞阶段:“破四旧”到“改革开放”前

  据陈宝纫老人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各地龙舟依旧前来龙母庙参拜,大良西山庙的龙舟队每人佩带手枪冒着风险也来参加。“扒龙舟”这一习俗真正受到影响是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人们基本生活已成问题,“起龙舟”以及龙舟参拜龙母的习俗因此无法继续进行。

  1952年,在“破四旧”风气的影响下,龙母庙受到了一系列人为破坏。根据老人回忆,当时的“土改队”连夜开会,决定在墟日当众毁坏龙母庙,几个村民走进龙母庙,将龙母娘娘像、四位大将军像、五龙真君像、天后娘娘像等庙内物品人为毁坏,更将龙母像悬吊在庙中横梁上,说是要“斗地主”。除此之外,庙中的陶塑、雕刻、墙画、木雕等艺术作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龙母庙门前有两颗象征性的“龙眼”,以青砖堆砌的八角形状,四周有石块包围,因为庙前空地被用于建筑而拆,而标有乡人考得功名的“功名旗杆”已经无可考据,只能通过老人的回忆得知。龙母庙内还有一个精致的大香炉,顶部是可吐烟的狮子头,外刻“光绪”年号,一人双手环抱也不及全部,在物资匮乏时期,被拿去作其他用途,庙内的则两口井保留至今,但水流已被隔断。

  其次,天后宫、龙母庙、五龙庙本是三庙前后并排,天后宫最小,庙前建有香庭遮雨,龙母梳妆楼紧贴天后宫。梳妆楼一层是厨房和二层是寝宫与露台,寝宫内有精致的木雕,清凉透风,摆放梳妆台、脸盆、龙床、双层凳子,首饰有耳环、玉镯等,龙床上摆放柏叶、红包。前来求子的信众会到龙母寝宫中“摸龙床”、“坐龙床”,但这些习俗都随着天后宫的消失而不现于龙潭。

  在龙母神像、龙母行宫被毁坏之前,每年春节前,农历腊月二十九(或腊月三十,也有说法是正月初一),龙潭的24个生产队会来到龙母庙中,迎接龙母的小行宫像回到各自的生产队供奉,个别生产队则用船将行宫像接回行宫,有的则用一张放有坐垫的座椅接回,称作“请龙母”。春节过后,从正月初六开始,生产队陆陆续续将龙母行宫像送回庙中,一路上有舞狮护送,敲锣打鼓,灯火通明,十分热闹。

  在政策限制之下,龙母的日常祭拜、龙母诞的庆典受到干扰,数十年间不见香火。虽然龙潭扒龙舟的传统并没有受此影响,但龙舟拜龙母的习俗随着龙母诞的停办而停止,龙舟只能在经过龙母庙的时候,摇动龙舟表示参拜龙母之意。

  到改革开放前夕,龙母庙被用作供销社的仓库。

  2.发展阶段:改革开放,龙母信仰的复兴

  改革开放后,1984年,逢简尼姑释愿满(音)发动杏坛本地乡亲和港澳同胞集资,捐出四位大将军像,重塑神位,乡民逐渐恢复祭拜龙母,龙母庙重现香火。据梁新国老人回忆,第一年恢复龙母祭拜时,甚至连香炉都没有准备,只在龙母庙前堆沙焚香。在采访中得知,一批香港同胞对龙母庙的修缮与龙母信仰的恢复也有着不可多得的功劳,尤其是一群香港“姑婆”(1),他们早年离乡在外谋生却依旧保持传统的信仰习惯。改革开放后,往来内地与香港便捷,出现一股热闹的“返乡潮”,伴随着旧人归来的更有久违的龙母祭拜与信仰,他们自发祭拜龙母、捐款修缮龙母庙。这一方面成为龙母信仰恢复早期在外地的重要传播途径,吸引了很多港澳地区的信众前来参拜,另一方面,由外向内地促使龙母信仰在当地的复兴,带动本地人重新关注龙母。在笔者走访时,进殿便可发现由香港客赠送的“大帅旗”,庙内的修缮记录也留下了热心香港同乡的名字,香港同乡对重振龙母信仰有着巨大贡献。

  1997年,龙潭村委会举办第一届“龙母诞水乡节”,吸引省内多家电视台、报社前来观看采访,媒体争先报道水乡节盛况,将龙潭龙母文化推向新高潮。

  2001年,由村委会牵头组织重修龙母庙,信众慷慨解囊,筹得善款,拆除庙前的商铺,经过两年的修缮,使龙母庙视野开阔,站在庙前能直接望向龙潭涌,庙内通气透光,焕然一新。

  2005年,重修五龙庙,重塑五龙真君神像,当年五月竣工。

  2007年,重新打造一座龙母神像,外观上可见色彩分明。

  2008年,在信众支持下,异地重建天后宫,新天后宫建在龙母庙右前方约二十米,占地面积80平方米,当年四月落成。至此,龙母庙、五龙庙、天后宫三庙再一次完整地重现。

  2013年,龙母庙迎来最重要的一次修缮,佛山祖庙的修复团队前来,为龙母庙重新打造庙内的建筑装饰,修复屋顶脊梁上的陶塑、庙中的墙画、砖雕等。目前,龙母庙正在逐年累计善款,用于重建龙母娘娘梳妆楼。

  2014年,龙潭龙母诞入选《顺德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陈进国]中国民间信仰如何走向善治
下一条: ·[程浩芯]传说与神灵的变貌——对山西阳城广禅侯信仰的考察
   相关链接
·[孙正国]多民族叙事语境下中国龙母传说的“双重谱系”·[蒋明智]论古籍、碑刻记载中的悦城龙母传说
·[叶春生]龙母传说与民间传统的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