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
  作者:王霄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8-26 | 点击数:9130
 

摘   要:从16世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带走不少中国民俗资料,到19世纪后,来华西方人在中国各地进行系统而有目标的田野考察,收罗了大批在国内当时不受重视的民俗文物和民俗文献。这些资料今天散藏在国外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成为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有待开拓的宝库。其中许多珍贵资料在中国本土已经散佚无存,而且大部分未经编目整理,学者难以利用。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即旨在全面、系统地调查海外所存中国民俗文献及民俗有关文物,予以编目、整理和研究,并建立数据库。作为该课题的纲领性文章,本文阐述了海外藏民俗文献与文物的主要资料类型,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具体路径与方法及其重点难点。

关键词:海外汉学;民俗文献;民俗文物;民俗资料;数据库

作者简介:王霄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16ZDA163)的阶段性成果。


  民俗学、人类学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现代学科,其后影响东亚,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战略之下,成为当前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的学科。从16世纪传教士进入中国,带走不少的中国民俗资料,到19世纪之后,国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旅行家在中国各地进行系统而有目标的田野考察,收罗了大批在中国当时并不受注意的民俗有关文物和民俗文献,流转国外,现在连同当时学者自己的笔记、资料、图片等,散藏在国外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成为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有待开拓的宝库。其中许多珍贵资料在中国本土已经散佚无存,而且大部分资料未经编目整理,亦未得到介绍披露,学者难以利用。因此,全面、系统调查海外所存中国民俗文献及民俗有关文物,予以编目、整理、研究,并尽可能复制、扫描或摄影以设立数据库,不仅大有必要,而且也是当务之急。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即旨在解决此一问题,目的在于使流落海外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继承,而且通过考察西方学者对于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的收藏史和研究史,借鉴其学理依据和学术理念,丰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

  一、海外藏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类型及研究现状

  所谓民俗文献,首先是指自身承载着民俗功能的民间文本或图像,如家谱、宝卷、契约文书、账本、神明或祖公图像、其他各类手抄本等;其次是指记录一定区域内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信仰禁忌、节日和人生礼仪、口头传统等的文本、图片或影像作品,如旅行日记、风俗纪闻、民俗志、老照片等。而民俗文物则是指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代表性实物,如日常生活中的工具、用具、服饰、玩具、娱乐用品、祭祀用器、建筑装饰等。

  自有与外国交往开始,中国的民俗文献与民俗相关文物一直都是来自国外的传教士、旅行者、商人和学者们感兴趣的对象。他们不仅通过文字、图像等手段记录下了自己对于中国各地风俗的观感与体验,而且还把大量的民俗文物与文献带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这些实物和文献资料经过岁月的沉淀,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都已不再归私人所有,变成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的收藏品。然而由于这些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收藏与展出重点,往往集中于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民俗文献与文物因其通俗性、草根性特征,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收藏者与观赏者的足够重视,同时也由于当地往往缺乏能够解读这些来自中国民间的文献与文物的专家,所以虽然此前已有部分收藏得到了关注和研究,但其中仍有大量的相关文物和文献资料被长期搁置在仓库中,等待着有朝一日有人去发现和利用。

  海外藏民俗文献与文物种类十分丰富,且数量巨大。本课题组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出了5大类27小类资料类型。5大类即从资料的载体和性质出发,可区分为文本类、图像类、实物类、音像类和研究资料类,而在每大类之下,又可根据资料的内容及其民俗功用分出许多具体的小类(参见表1)。有的小类之下还可区分出更多的具体类别,即三级分类,例如“外销画”可根据其材质和画法分为“外销油画”“外销水粉画”“外销玻璃画”等不同种类;“西南民族图册”既包括描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苗图”,也包括描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图册;“年画/版画”“剪纸”和实物类的民俗资料也有地域和流派之分,在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须进一步加以细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李向振]劳作模式:民俗学关注村落生活的新视角
下一条: ·[赵世瑜]民间文献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相关链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刘国庄]梅山民俗文物收藏及其现状研究·[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王霄冰]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
·[郑艳]京津竹枝词的发展历史及其文本性质研究·《文化遗产》刊发“日本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专题
·“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成功举办·[李文宁]《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叙述模式及其成因初探
·沈阳故宫推出“蒙古族民族民俗文物精品展”·[袁学骏]河北民俗文物收藏和民俗博物场馆建设
·哈佛大学东亚系伊维德教授访问记·[李彩萍]试析民俗文物与民俗博物馆的功能
·[万建中]民俗文献研究的前沿眼光——读张勃专著《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刘锡诚]在历史比较中再现历史
·[萧放]《华北民俗文献》序言·[孙芳]浅谈民俗文物文化价值的实践与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