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乌丙安]都市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探讨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7-12 | 点击数:2888
 

 摘   要:民俗学是一门现代之学,但长期以来一直将研究对象阈于传统民俗,忽视现代。而相应的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使我们的视野一直局限于乡土社会,对都市民俗视而不见。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飞速进行,乡村社会日益缩减,而城市生活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流模式,都市民俗学应运而生。中国的都市民俗学起步较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都市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都市民俗学;传统民俗;城市化;现代化


(本文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4期)

阅读全文请下载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
下一条: ·[乌丙安]两性民俗学发生论: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
   相关链接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程鹏]“烟花爆竹除疫”:传统民俗的发展困境与疫情防控下的民俗学反思·[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
·[胡蝶 王娟]困境与出路:“僵狮子”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研究·[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
·[岳永逸]“杂吧地儿”:中国都市民俗学的一种方法·[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钟梦迪]松阳县叶氏祭祖的田野调查报告·[时立群]常州地区传统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