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十讲》出版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7 | 点击数:2065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班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日前,以此次培训班授课专家的讲稿为基础编辑而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十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2016年8月29日至9月2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各地非遗保护机构的一线工作者及抢救性记录的执行团队成员。为科学有效地推进抢救性记录工作,秉持“从工作实际出发,以多学科视角”的原则,培训班邀请了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定宜庄等10位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授课。

      该书收入了10位主讲人在此次培训班上的讲稿,从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的学术要求、操作规程、文献收集、文稿编辑、成果整理和编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涵盖非遗学、影像人类学、口述史学等多个学科,既有理论上的指导,又有实际的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采集和口述史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 2017-09-07,第8版: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出版 见证民间音乐活态传承
下一条: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
·[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
·[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沈昕 黄琳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三河羽毛扇的保护与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