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一带一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一带一路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一带一路”与口头史诗的流布和传播
——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史诗传统及其互动交流
  作者: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5 | 点击数:8856
 

      摘    要:《玛纳斯》及其口头演唱传统从19 世纪以来就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我国和中亚地区的这种口头演唱传统彼此推动和促进,绵延不断,其间史诗传承人群体玛纳斯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玛纳斯学”逐步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学术交流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使口头史诗传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范。本文试图对此文化现象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跨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征,为当前正在不断推向深入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的讨论,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玛纳斯》;史诗传统;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简介: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玛纳斯》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3&ZD144)的阶段性成果。


      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已经成为沿丝绸之路国家和很多欧亚国家的广泛共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作为今天“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在此倡议构想中的重要位置及推进未来国家发展的经济前景。当然,这种互惠互利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会关涉到更加广泛的文化和人文等领域。

      柯尔克孜族自古以来就活跃于从叶尼塞河上游到天山南北、从伊塞克湖周边到帕米尔高原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上,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便出现在我国的史书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称为“鬲昆”、“坚昆”、“契骨”、“黠戛斯”、“吉利吉思”、“布鲁特”等。从20 世纪初的中华民国开始,分居在两国的同一民族分别被称作“吉尔吉斯”和“柯尔克孜”,同一民族便有了不同的音译名称。作为中亚地区重要的跨国民族之一,柯尔克孜族不仅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四大民族,也是“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核心地带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我国唯一一个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吉尔吉斯斯坦拥有一千一百多公里的边界线,而且有两个国家一级口岸。由于吉尔吉斯斯坦极其重要的地缘环境,其在我国“一带一路”宏观倡议构想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民族关系等方面协调两国的各种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文化作为精神的纽带,在跨界而居的柯尔克孜(吉尔吉斯)交流互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被称为民族魂的《玛纳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必将为“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注入活力,在两国的互动交流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本文即致力于讨论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之间有关《玛纳斯》史诗的互动和交流,为我国学界展示一个可资借鉴的文化交流新视角。

      作为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魂,史诗《玛纳斯》不仅是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民族口头传统独一无二的纪念碑,也是千百年来集体智慧和文化表达的结晶。在长期的发展和变迁中,柯尔克孜族民众始终将《玛纳斯》这一文化创举与民族的历史记忆密切联系在一起,不断丰富,不断加工,口耳相传,代代相继,使之日臻完善,最终发展成一种篇幅宏大、内涵深刻、技艺精湛的口头艺术。这首先应归功于柯尔克孜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天才“玛纳斯奇”①。他们不仅创造了这一史诗传统,而且一代一代加以承继,不断将自己的新发现、新收获融入其中,使之不断得以丰富和扩展。正是他们承前启后的付出和恪守,才使这一史诗传统经受住了漫长岁月的磨砺和沧海桑田的巨变,一步步走向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高峰。

      《玛纳斯》史诗除了广泛流布在我国柯尔克孜族民间外,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国也有流传。史诗从19 世纪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不断得到搜集、记录和研究,到20 世纪已经发展出一个国际性的学科──“玛纳斯学”。玛纳斯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史诗的调查、搜集和记录,史诗文本的编辑、校勘和出版(包括各种文字的译本)及史诗所有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涉及文本、内容、形式、口头诗学、语言、哲学、美学及其思想史和文化价值等)。各国学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在上述几个方面均取得很大的业绩。19 世纪至今,不仅多次展开了各种规模的田野搜集和采录,还刊布了多种《玛纳斯》史诗变体异文及文本翻译资料,也有大量的研究著述产出,使玛纳斯学已经成为国际人文学术的一门显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朝戈金]“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热依汗·卡德尔]“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明互鉴与遗产共享
   相关链接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陶阳]英雄史诗《玛纳斯》工作回忆录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戚剑玲]文化涵化与地域认同的庙堂表征
·[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2018“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华揭幕
·[马千里]“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卡尔·赖希尔]迈入21世纪的口头史诗:以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为例
·走进“一带一路”非遗传承文化交流论坛举办·[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