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人文学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人文学术

世界人文大会上的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
  作者:山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8 | 点击数:2900
 

2017年世界人文学术大会开幕式(本网配图,安德明 摄影)


  出于对人文科学未来的担忧,当地时间8月6日,首届世界人文大会在比利时列日开幕。

  为期一周的会议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000名学者、政治家、企业家和其他各界人士将探讨如何应对人文科学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前,从远东到亚平宁,文科大学校长和文科教授们已经与经费压缩、学科撤并进行了一系列抗争。

  首届世界人文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和世界人文大会基金会联合举办。大会举办前,已经于韩国、中国等地举行了多个重要讨论和预备会议。这是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人文学科对于自己未来最重要的系列行动之一。

  作为崛起中的人文大国,中国代表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这次艰难的讨论之中。从大会主办方的CIPSH主席到互联网巨头腾讯的副总裁,“中国方案”破题而出。

  如何挽救人文科学

  对于全球的文科学者来说,处境似乎愈加艰难。

  2016年起,根据日本文部大臣下村博文要求,全日本86所国立大学需要采取必要的步骤与措施,取消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部组织或者转型,“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而自1999年启动、旨在建立欧洲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博洛尼亚进程”,也已经将提升就业和应用学科作为目标。特别是在硕士教育层面更为偏重应用型专业的发展,这被认为是对欧洲延续千年的大学理念的颠覆性改革。

  当然,欧美国家持续的经济低迷和似乎永远无法降低的失业率是人文学科被弱化的主要原因。在美国,2008-2009年的调查显示,英语、文学和外国语言的人才需求同比下降了21%,是之前34年中的最大降幅。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危机,2009年CIPSH已开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备全球性会议和行动。2014年CIPSH大会批准了组织世界人文大会的提案,并特别强调“在过去几个月加速的全球重大变化之后,人文学科的作用和范围在全球性的重新思考已经缺失了几十年”,“越来越需要在中期和长期的角度重新引入社会日常议程,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CIPSH主席、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在世界人文大会的开幕致辞中表示:众所周知,令人文学者担忧的现象到处蔓延:人文学科师生人数减少、经费压缩。

  “我们看到科学至上主义盛行,唯技术论者颇有市场,越来越多的社会部门信奉技术能解决社会病症。”他说,总之,工具理性泛滥、人文精神缺失是自然科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对当今世界的普遍看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格塔丘·安吉达则表示,人文学科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让它在当世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已经是一个挑战。

  而列日大学校长让·维纳德用了一个小时来演讲“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人文学科会怎样?”

  他认为,科学技术兴起让人文学科的日益边缘,人文学者和社会大众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反思,重振曾经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文学科。

  其实,即使在2008年之前的全球经济上升周期里,人文学科已然风光不再。哈佛大学的《描绘未来:哈佛学院的艺术与人文教育》指出,过去60年里选择哈佛艺术人文专业的学生占比从36%下降到20%。已经进入人文学科的学生也在要求转变专业。

  如果追溯这个人文学科衰落的原因,不能回避最近20年更为紧密的全球市场的形成:全球资源的联络产生了更为广大的市场,世界需要更多功利化、商业化教育培养的精英,从而造就更多经济价值。北美和西欧的跨国公司需要更多人才来应对他们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庞大的生意。

  当然,最近10多年信息技术的普及是另一个较为直接的原因:互联网平台冲击过去属于学术权威的领地,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和技术通过互联网传播和渗透,成为全球性的信仰。

  量化和标准成为真理,计量历史学等交叉学科兴起,强烈冲击了以定性研究为主的传统史学。但是,如论如何,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也无法达到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和可预测。

  一个例子是,2012年,美国社会科学基金会以政治学无法有效预测政治进程为由提议取消对政治学的资助,并最终在参众两院通过。

  在列日市政厅的主会场,世界人文大会的演讲者不断重申着科技对于自己领域的影响,不乏愤懑的情绪。

  实际上,在人类过去的世代中,技术还从来没有对人文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

  中国探索者和中国方案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世界人文大会上的出现意味深长。

  从刚果到日本的人文学者对于互联网技术表达着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绪:他们了解互联网将给人文发展带来新的机会,但现实情况却是互联网冲击着传统人文学科。比如信息爆炸快速更新着世界各地人们的记忆,使他们更容易遗忘自己的文化和思想。

  更为重要的是,到底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人文学科的发展、而不是因为弱化教授的地位而削弱人文学科。

  作为唯一演讲的互联网界人士,程武以另一种视角阐述了他所认为的,互联网对于人文科学的改变。

  “互联网的连接使得共同创造变得便利而迅速,互联网复兴了文化的这部分传统。”程武说,由人数有限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PGC)来承担人类文化的创造与传承,是在近现代工业革命中才被放大的。

  互联网使很多人将爱好发展成专业,这是技术在人文领域带来的一项重要改变。

  程武提到,腾讯旗下的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在过去十几年中打造了由动漫、游戏、文学、电影和电竞组成的“泛娱乐”平台,其根本特征就是通过连接产生新的“互联网+文化”的生产模式——每个人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创造并贡献自己的成果。

  一个例子是网络文学,用户通过评论、投票和购买参与故事或创意的发展,甚至自己改写,成为新的“大神”——优质创作者。新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由此形成,打破了过去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线。

  换句话说,在“泛娱乐”这样的互联网+文化(人文)模式中,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连接并非是扩散权威,而是去中心化。

  这样,互联网与人文的结合,其根本就是导致人文学科发展模式的变革。事实上,学界一直提到,人文学科的危机之一就是它是否仅仅是人文学者的专业化游戏。一般大众难以对这种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产生兴趣,后者也无法解答他们之于自己生活和生命的疑问。普罗大众既缺乏足够的理解,也难以产生参与的欲望。

  “我们人文学者并不拒斥科学技术,而是希望与之携手。彼此合作而不是彼此取代,才是健康发展的途径。”朝戈金认为,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与以往很不同的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景观,大数据、海量存储、便捷搜索等,带来新的学术维度和新的生长点,互联网在全球瞬间传递思想和代码,极大地刺激了不同领域之间前所未有的广泛合作。

  他认为,随着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科学和人文无疑都将得到大大加强。“我们坚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合作和互补,必将有利于人类的长久福祉。”

  腾讯带来的“互联网+文化(人文)”的方案,并非偶然。

  就在程武在世界人文大会发表第二次演讲的当天,腾讯超越阿里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而这两家企业都跻身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之列,也是亚洲最强大的互联网企业。

  当初跟随硅谷、“山寨”美国互联网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创造着新的模式,无论是商业的还是人文的。

  当然,作为互联网+文化(人文)实际推动力量的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在进行自身变革。在进一步宣布自己是一家科技+文化公司之后,程武也提到,技术和内容结合的探索在腾讯内部从未停止,“过去市场部门主要是品牌、创意人员,现在有更多的技术人员,数据团队。”

  像互联网从业者一样发现、催生、满足人们新的时代的新需求,这是人文学者必须完成的任务。与懵懂的西方学者相比,中国学者和企业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文章来源:新华社 2017-08-08 16:25:54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2017年世界人文学术大会:面对全球转型的挑战与责任”在比利时列日市召开
下一条: ·格塔丘·安吉达:人文科学的价值,正在于赋予世界以意义
   相关链接
·[朝戈金]民俗学的机遇与挑战·欧洲人文学术会议将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
·[斯蒂芬·麦克萨尔]人文科学的非预期价值·[肖礼彬]做好人文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六点要诀
·[维纳德 苗千]如果一个人完全抛弃人文学科会怎样?·[奥撒格哈尔]文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
·[比瓦基]本土故事的重要性·[塔尼拉·波妮]城邦核心的诗人
·[阿达玛·萨马赛扣]人文性或者说如何满足人类对人文的渴求·[马尔可洛娃]我的面庞,我的土地
·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成立·科技人文携手 传承创新同行
·朝戈金: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文学术·人文携手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程武:让互联网站在人类思想的河流上·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FFS)在比利时列日宣布成立
·格塔丘·安吉达:人文科学的价值,正在于赋予世界以意义·“人文性”把人与人连起来
·朝戈金研究员连任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程武:与人文共享连接的力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