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游红霞]作为仪式美术的圣诞树:多元叙事与节日传承
  作者:游红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6 | 点击数:4072
 

  摘要:圣诞树是圣诞节的核心象征符号,具有民俗信仰的特质,也体现出娱乐性、商业性等特点。以仪式美术为理论基点和解释框架,通过论述圣诞树的多元叙事,可以分析圣诞节在当下的传承状态。圣诞树的语言叙事反映了人们对圣诞树的基本认知和民俗信仰,体现出圣诞树在节日仪式中的文化功能和意义。圣诞树以物象景观的叙事形态,建构人们对地域文化、甚至是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性,表达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属性和精神特质。圣诞树的商业行为叙事烘托节日气氛,营造节日仪式的神圣感,为人们“讲述”圣诞节的故事,传播节日仪式符号,建构节日文化认同。作为仪式美术的圣诞树通过多元叙事形态反映出圣诞节在当下的传承状态。

  关键词:仪式美术;圣诞树;圣诞节;多元叙事;节日传承

       作者简介:游红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生,应用民俗学方向。


  圣诞节源于西方社会的基督教信仰,公元前440年,罗马教廷把每年的12月25日定为耶穌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确定每年的12月25日为耶穌诞辰,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在该日庆祝耶稣圣诞节。[1]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圣诞节正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等都是具有广泛认同性的标识。圣诞树一般由云杉(spruces)、冷杉(firs)和松树(pines)等常青树来充当,主要有香脂冷杉(Balsam fir)、道格拉斯冷杉(Douglas fir)、弗雷泽冷杉(Fraser fir)、诺布尔冷杉(Noble fir)、苏格兰松(Scotch Pine)、雪松(White Pine)、弗吉尼亚松(Virginia Pine)、科罗拉多蓝云杉(Colorado Blue Spruce)、莱兰柏树(Leyland Cypress)等类别。圣诞树是圣诞节的重要标志,圣诞树本身及圣诞树上的各类装饰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它烘托节日气氛,增强节日仪式的神圣感,将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联系起来。

  不少学者将节日视为一种“过渡礼仪”,从这个角度看,节日即是一种仪式,或为仪式提供了一定的文化空间和展演平台,于是我们可以从仪式的视角来审视圣诞树的文化意蕴。特纳对仪式的定义是“人们在不运用技术程序,而求助于对神秘物质或神秘力量的信仰的场合时的规定性正式行为。象征符号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它也是仪式语境中的独特结构的基本单元。”[2]所以,仪式是象征符号的集合体,节日也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构成的文化体系。萧放认为“节日符号体系包括可以直接品尝、观赏、把玩的某种节日物质产品和寄托某些精神内涵的象征物、仪式和庆祝活动,以及节日的精神核心。”[3]方李莉、李修建将节日、仪式与符号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认知模式和社会结构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当强制性的独立于任何个体外的概念图示,这是通过宗教仪式、节日庆典、政治说教等形式灌输给群体成员的,而这些又往往是以各种文化符号,如语言符号、肢体符号、绘画符号、音乐符号等来体现的。”[4]董金权将节日符号体系分为时间符号系统、空间符号系统、仪式符号系统、乐舞符号系统、造型物符号系统、语言文学符号系统、数量符号系统、服饰符号系统、饮食祭品符号系统、游乐符号系统等,这些符号或符号系统各自都有独立的形式和意义。[5]圣诞树造型美观,色彩艳丽活泼、充满生命力,圣诞树上的装饰品丰富多彩,成为圣诞节中最为华彩的视觉象征符号。

  如何将这样一个集形状、颜色、图案等元素于一体的圣诞树进行定位呢?田兆元将所有仪式活动中属于美术创作的视觉符号定义为“仪式美术”,表现为绘画、服饰、陈设等方面,[6]并阐述了仪式美术在仪式中的意义和作用:“没有仪式美术,就没有仪式本身。仪式美术就是仪式的核心构成。它营造氛围,烘托气氛,建构神圣感,形成神灵‘在场’感,是仪式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7]在此基础上,游红霞也论道,“仪式是若干象征符号的集合体,其中的艺术形式是最为精彩、最直击人心的部分。仪式美术是一种文化景观,它将抽象的意象转化为具象的实物,带给主体直观的视觉冲击,在仪式中通过物象叙事的方式成为行为主体思想、情感、观念和价值的象征符号。”[8]仪式美术是表征节日文化内涵和主体诉求的象征符号,包括在节日仪式中的器物、饰品、绘画等形式,通过颜色、图案、形状等方面将节日仪式抽象的象征意义进行视觉化的呈现。圣诞树虽取材于天然的树木(现在也有不少圣诞树是用塑料制成的),但在圣诞节的仪式场域中,已非原来的植物范畴,而是被人们进行了精巧的美学创作和装饰,成为绚烂的美术作品。显然,圣诞树是节日中的仪式美术形式,从传统到现代,圣诞树的文化意蕴日渐丰富多样,我们以仪式美术为理论基点和解释框架,将圣诞树看作一种文化景观,通过论述圣诞树的多元叙事,可以分析圣诞节在当下的传承状态。

  一、圣诞树的语言叙事与民俗信仰

  作为一个起源于宗教的节日,圣诞节必然包含着对耶稣基督、对上帝的信仰,圣诞树的节日仪式功能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和人们信仰的载体,这也是仪式美术的基本属性。彭兆荣将仪式分为信仰和行为两个基本部分,“仪式之所以成为一种相对稳定化的形式,它需要有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的支持与支撑。信仰是一个具有特定的个体实现但又超越个体的社会化的‘存在’。”[9] 所以,无论圣诞节在现阶段怎样的世俗化,都脱离不了宗教信仰的基石。在教堂等神圣场域的圣诞平安夜弥撒仪式中,圣诞树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比如美国俄勒冈州塞勒姆的圣保罗教堂、撒冷华人福音教会等。

  民俗最基本的特性是叙事性,田兆元以神话为例,总结了文化事象的三大叙事体系:口头及书面的形式、行为的形式以及物象景观的形式。[10]节日和仪式的象征符号体系通过这三种叙事方式向人们“讲述”其民俗文化意涵。首当其冲的是语言(口头和书面的)叙事形态,在一些传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关于圣诞树的记述,这些圣诞树的叙事作品或真实、或虚构,或神奇、或荒诞,反映了人们对圣诞树的基本认知和民俗信仰,体现出圣诞树在节日仪式中的文化功能和意义。

  关于圣诞树最早的可考的文献记录是1604年,在德国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Strasburg in Alsace),该小镇的一位公民对当地居民的圣诞家庭习俗进行了描述:在圣诞节期间,一棵水杉(fir-tree)被请进屋里,上面挂着用彩纸制成的玫瑰、苹果、晶片、金属丝、甜品等装饰物,圣诞树外通常围着一个方形的框。[11]在这里,圣诞树并未和宗教信仰联系起来。另一份可靠的文献是斯特拉斯堡的Dannhauer教授写于1642—1646年期间的《The Milk of the Catechism》一书,这位教授是一位正统的新教徒,他几乎没有世俗的生活,教堂便是他的一切,于是他在书中极度愤恨人们不是以宗教仪式来庆祝圣诞节,而是在家树立一棵水杉,上面挂着娃娃和甜品,之后圣诞树上的这些礼品会被孩子们瓜分。Dannhauer教授将圣诞树的习俗视为“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向耶稣基督的灵树”。[12]这一记述表明,圣诞树由世俗物品转变为神圣符号,被赋予了宗教信仰的内涵。在圣诞节的仪式中,圣诞树成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和表征人们民俗信仰的载体。

  在西方社会还有很多关于圣诞树的民间传说,都表明圣诞树与宗教信仰相关联。Henry Van Dyke 的故事“The First Christmas Tree”记录了伯利恒的圣诞树传说:在公元724年的圣诞节前夕,信徒们为了传播基督教,用一棵没有血污的冷杉树象征着新的信仰符号,这棵冷杉被称作“耶稣基督幼年”之树。[13]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中,有关圣诞树最早的传说是1426年班贝克(Bamberg)的主教在书信中的记录,现存于维也纳的法院图书馆。1430年,一位纽伦堡(Niremberg)的纪事报作者讲述了关于圣诞树的故事:纽伦堡附近有一颗奇特的树,在每年最冷的季节中那个耶稣基督诞生的夜晚,这棵树便会开花并结出与人的拇指一样厚实的苹果,这一时节整个国家寒风凛冽,大地上布满了厚厚的雪,因而苹果在这样神圣的时刻出现是让人极为惊叹的事。[14]在班贝克也有类似的神奇之树,这样的故事在16、17、18世纪的德国也有着类似的记录。从20世纪后半页开始,圣诞树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的叙事中。1793年,作家Jung Stilling在《Heimweh(Home Sickness)》中写道,用镀金的坚果、小羊羔、孩提时的耶稣、娃娃,以及盛着苹果和糖果的盘子装饰的圣诞树被视为“点亮生命之树”(the illuminated tree of life)。[15]有的圣诞树还在糖果下面装点圣母玛利亚、约瑟夫等形象的饰品。美国作家薇拉·凯瑟在《我的安东妮亚》(My Antonia)中也涉及对圣诞树的描写,指明圣诞树是根源于基督教和前基督教时期的习俗,在节日中,这棵树变成了童话故事中“会说话的树”,传说和故事像鸟儿一样依偎在树枝上。[16]

  在这些有关圣诞树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圣诞树被赋予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内涵,在信徒们看来,它是传播基督教教义的使者,是生命、爱、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是带领人们接近上帝的灵物,甚至是耶稣基督本尊在人间的存在。我们在美国俄勒冈州塞勒姆等地的田野调查中访谈了很多当地人,他们大都对圣诞树的起源一知半解,并不会讲述圣诞树的传说,但对于圣诞树包含的生命长青、仁爱、欢聚等文化意蕴有着极大的认同,通常会在感恩节后就开始精心准备和装饰圣诞树,在圣诞节期间全家人会聚集在一起进行庄严的点亮圣诞树的仪式,这体现了人们的节日民俗信仰,这种信仰已成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植根于民众之中。圣诞树是神圣的,是人们的信仰装置,其象征意义与基督教倡导的向往光明、珍爱生命、互助仁爱等精神相一致。圣诞树作为一种仪式美术形式,以考究的造型、鲜亮的色彩、多样的饰品直击人心,“诉说”着人们的信仰和追求,是民众精神世界的可视化装置。因此,神圣性和信仰性是圣诞树的根本特点,这也是仪式美术的基本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邵志择]“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的流行及其商业化利用
下一条: ·[程波涛]《岁朝图》的民俗文化意蕴探微
   相关链接
·哈哈,中国人竟然也过圣诞节?·[杨津涛]圣诞节在中国的百年命运浮沉
·[邵志择]“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的流行及其商业化利用·[张多]“我就是圣诞老人”:美国俄勒冈州的圣诞节与民众生活
·叶春生:春节如何超越圣诞·[赵启光]春节与圣诞节的声音和颜色
·[田兆元]上海民间信仰仪式美术的概念与功能(纲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