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跨境民族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跨境民族研究

门巴族:从遥远的历史走来
  作者:吴楚克 更尕易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17 | 点击数:5635
 

·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


  一、门巴族的历史

  门巴族自称门巴,门巴原是藏族对居住在门隅居民的传统称呼,意为门隅地方的人。门巴族是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但由于地处边陲,高山阻隔,门巴族和这片美丽的土地在历史上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加之没有自己的文字,门巴族的民族发展史没有被记录下来,如今仅能从门巴族丰富的神话与传说以及藏文文献中去探知其族源和民族形成的历史。

  (一)古代的门巴族

  门巴族的语言“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有丰富的传说,也有不少藏文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从中探索他们古代社会的图景。

  门巴族有猴子变人的神话传说,藏文文献《贤者喜宴》一书中记载:“众猴子因食谷物而变为人,他们食自然界自生的谷物,身穿树叶作衣,在森林中就像野兽一样生活,犹如珞与门那样进行活动,而遍及西藏各地区”。在这段历史传说中,把“珞”和“门”人的生活状态与藏族的原始社会生活进行比较,展示了门巴族先民的原始社会生活。在门隅达巴八措德门巴族中,如今仍有戴猴头面具、跳传统舞的习俗。

  古代的门隅或“门”地,指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区多雨潮湿低海拔的森林峡谷地区。生活在“门”地的居民,泛称“门巴”。公元7世纪初期,吐蕃赞普南日松赞力图统一青藏高原各部,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代“南自珞与门……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

  吐蕃时期的“门”地,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由分散各地的部落组成。公元9世纪中叶,奴隶和属民起义摧毁了吐蕃政权的统治,一部分吐谷浑、藏族人及其他外地人和“门”地土著相互融合,逐渐在门隅地区形成门巴族。随着历史文化的交流,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慢慢传入门隅,被本来信仰原始苯教的门巴族人所接受。后有噶举派、格鲁派等教派相继传入门隅地带,对门巴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

  公元14至15世纪,门隅是帕竹噶举派的世袭领地。17世纪中叶,五世阿旺罗桑加措派弟子高僧梅惹喇嘛洛卓嘉措(门巴族)同错那宗官员到门隅弘扬黄教,建立宗本衙门,扩建达旺寺,征收赋税,派乌拉等,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其后,西藏地方政府陆续按照西藏的行政区划制度,把门隅地区划分为32个“措”、“定”。所派官吏,清查户口,行使司法权力,讨伐叛乱,防守边疆,实行有效管辖。19世纪,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为加强对门隅的统治,在门隅的首府达旺建立了名为“达旺西哲”的行政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门隅地区的日常政教事务。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专人到门隅征收、征购大米,专营该区盐米等经济贸易。

  (二)近现代历史上的门巴族

  19世纪中叶,鉴于英国侵略势力的侵入,西藏地方政府对门巴族地区的统治又有所加强。1853年,西藏地方政府授予错那宗僧俗两宗本参与管辖门隅的权力,在“达旺西哲”的基础上,组成更高一级的行政管理会议“达旺朱哲”。

  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帝国主义背着中国政府阴谋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私自将门隅、珞瑜和下察隅等共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对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从未予以承认。1944年,英国侵略者公然武装入侵中国达旺地区,激起门巴族、藏族人民的反对,西藏地方政府亦提出强烈抗议,迫使英军撤到色拉山以南。

  1947年,英国势力撤走后,印度继续控制色拉山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印度又陆续占领了除勒布四“措”以外的整个门隅及珞瑜、下察隅的大部分地方。为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领土,门巴族、珞巴族、藏族人民和中华各族兄弟一起,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永久的胜利。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6月10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
下一条: ·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
   相关链接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
·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
·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
·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历史迁徙中的分散与凝聚
·壮族:越南有“贝侬” 交流渐深入·京族:中越两国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重要纽带
·哈萨克族:在欧亚地缘政治博弈中举足轻重·独龙族:加快发展是境内外面临的共同课题
·蒙古族:兼具历史和现实影响力的草原民族·朝鲜族:影响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民族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柯尔克孜族·苗族:源于中华大地,遍布世界各地
·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高志英 李勤]族际关系对中缅北界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民族认同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