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吕微]“神话”概念的内容规定性与形式规定性(上)
——以“博厄斯问题”和“马林诺夫斯基问题”为线索
  作者:吕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21 | 点击数:17998
 

  尽管贝根、费希和朱光潜“增字解经”的做法有失对维柯原著的忠实,但是在维柯的年代,由于在意大利文(至少在《新科学》)中还没有使用与myth相当的mito这个现代意大利语的词汇,故当维柯用现代意大利语favola来解释古希腊文的mythos的时候,说明维柯正是在纳吉所言之“虚构”的“后期意义”上来使用古希腊文mythos了。这就是说,尽管意大利语mythos(如维柯所言)还保留了希腊文mythos之“真话”的古义,但是当维柯讲到我们今天所说的“希腊神话故事”的时候,使用的词语却是favola,而favola这个词既含古义(真话),同时更表达了现代意义(寓言)。正是以此,凡《新科学》中之favola,贝根、费希英译本一般都译作fable(寓言、传说、虚构的故事),而朱光潜汉译本则依上下文或译作“寓言故事”或译作“神话故事”(偶尔译作“神话”),也就符合维柯的本意了。

  正是因为维柯所使用的意大利文favola,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神话”(英文myth、意大利文mito),在叙事内容(用茅盾的话说即“神们的行事”)上无大差别(差别仅在于“神话”定义的人类学“后项标准”即“信仰形式”),所以才有朱光潜根据英文本将Greek fables(《新科学》意大利文原作greche favole)译作“希腊神话故事”,[48]将Homeric fables(《新科学》意大利文原作favole omeriche)译作“荷马神话故事”[49]的做法。维柯写道:

  最初的神学诗人们就是以这样方式创造了第一个神的神话故事(favola),他们所创造最伟大的神话故事就是关于天帝约夫的(the first divine fable,the greatest they ever created:that of Jove)。……原来创造这种神话故事的本人当然也信以为真,又在一些可怕的宗教里对它们涌起敬畏和崇拜。[50]

  赫希阿德[通译“赫西俄德”——笔者补注]有可能比荷马还早,因为他的作品包括了全部关于诸天神的神话故事(favola,who contains all the fables of the gods)。[51]

  通观维柯《新科学》,凡引述某一favola的具体文本时,其内容多与希腊诸神的故事有关,因此,当维柯用favola定义mitologia,而贝根、费希用mythologies(神话集),朱光潜用“各种神话”翻译mitologie,也就顺理成章。这就是说,尽管在18世纪的意大利语中,还没有出现mito(神话)这个词,却已经有了mitologia(单数名词,[52]复数名词mitologie、[53]形容词mitologico [54])这个词。mitologia,英译者译作mythology,意思是“神话集”(亚里士多德就已经使用过mythikos这个词),朱光潜译作“神话”,并与将favola译作“神话故事”严格对应,例如下文:

  各种神话(mitologie)必然就用各种神话故事(favole)所特有的语言;神话故事(favole),如我们已经指出的,既然就是想象的类概念,神话(mitologie)就必然是与想象的类概念相应的一些寓言故事(favole)。[55]

  Quindi le mitologie devon essere state i propi parlari delle favole;talché,essendo le favole,come sopra si è dimostrato,generi fantastici,le mitologie devon essere state le loro propie allegorie.[56]

  Thus the mythologies,as their name indicates,must have been the proper languages of the fables;the fables being imaginative class concepts,as we have shown,the mythologies must have been the allegories corresponding to them.[57]

  这就是说,在《新科学》中,favola与mitologia之间只是具体的“神话故事”与“神话”的总称之间的区别,而且无论favola还是mitologia,其“原始意义(primitive meaning)”(巴雷特)都是“真实的叙述”,只是后来“真实的叙述”才被歪曲了,成为现代意义的“寓言”。

   “词源”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veriloquium(真话),正如寓言故事(favola)的定义是“真实的叙述”(vera narratio)一样。[58]

  最初的寓言故事(favola)就不能是伪造的,所以必然象上文所下的定义,都是些“忠实的叙述”。[59]

  神话故事(favola)在起源时都是真实而且严肃的。[60]

  神话故事(favola)在起源时都是些真实而严肃的叙述,因此mythos的定义就是“真实的叙述”。但是由于神话故事(favola)本来大部分都很粗疏,它们后来就逐渐失去原意,遭到了篡改,因而变成不大可能,暧昧不明,惹笑话,以至于不可信。这些现象就是。[61]

  维柯认为,favola、mitologia之所以是“真实的叙述”,是因为,favola和mitologia最初就是历史叙述,于是在维柯那里又有“历史性神话”(意大利文mitologia istorica,英文historic mythology)[62]的说法。

  最初的神话(fables)都是历史。[63]

  一切古代世俗历史都起源于神话故事(fabulous beginnings)。[64]

  凡是异教的历史都起源于神话故事(fables)。[65]

  一切野蛮民族的历史都从寓言故事开始(fabulous beginnings)。[66]

  希罗多德所写的《历史》是大部分用神话故事的方式(the form of fables)来叙述的。[67]

  神话故事(fables)在初产生时原是直截了当的,达到荷马手里时就已经过歪曲和颠倒了,……这些神话故事起初原是真实的历史(true histories),后来就逐渐遭到修改和歪曲,最后才以歪曲的形式传到荷马手里。因此荷马应该摆在英雄诗人的第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创造出作为真实叙述(true narratives)的一些神话(fables),“真实的叙述”(true narration)是希腊人自己对神话(mythos)一词所下的定义。第二个时期是这些神话故事(fables)遭到修改和歪曲的时期。第三个最后时期就是荷马接受到这样经过修改和歪曲的神话故事(fables)的时期。[68]

  神学诗人们自己就是些英雄,歌唱着真实而严峻的神话故事(fables);其次是英雄诗人们的时代,英雄诗人们把这些神话故事(fables)篡改和歪曲了。第三才是荷马时代,荷马接受了这样经过篡改赫歪曲的神话故事(fables)。[69]

  所以维柯坚决反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24,18,1460a 19)说,只有荷马才会制造诗性的谎言”[70]的说法,而坚持favola和mitologia最初都是关于诸神的“真实的叙述”的立场和观点,“真实的叙述”之被歪曲不是荷马的责任,荷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神话故事”被歪曲的结果(维柯做出如此判断,显然也受到了“异教的历史”、“一切野蛮民族的历史”亦即前述人类学家所谓“其他传统”之“礼失求诸野”的方法影响)。据此,在维柯发表《新科学》的时候(1725年),意大利文favola和mitologia至少都包含了后期希腊文和晚期拉丁文之“神的故事”和“神的故事集”的词语意义。[71]这样,受后期希腊文和晚期拉丁文的影响,以及欧洲各国语言的相互影响,最终,在欧洲各国的现代语言中,形成了可以相互对译的myth词语家族。

   “神话”一词英文是myth,法文是mythe,德文是mythos、mythus、mythe,意大利语mito,西班牙语mito,葡萄牙语mytho,荷兰语mythe,挪威语myte,丹麦语mute,俄文mif,这些语言都是源于希腊文mythos(或是muthos)而来的。[7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杨堃 罗致平 萧家成]神话及神话学的几个理论与方法问题
下一条: ·[吕微]“神话”概念的内容规定性与形式规定性(下)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刘天一]中国古代旱魃神话的改造与民间暴力禳旱观·[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