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彭牧]同异之间:礼与仪式
  作者:彭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6 | 点击数:5444
 

  摘 要:Ritual是现代西方宗教研究的基本范畴,中译为仪式,与本土范畴"礼"形成有交叉又有区别的一对概念。把礼置于ritual和西方宗教学研究范式中,比较礼和ritual的同与异,可以从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基本出发点。Ritual作为表现信仰的象征性行为,其现代意义形成中摈弃了文本、情感和自我修行,而这正是礼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儒家的礼作为从上古习俗中固定化、文本化的传统,始终与其根源之俗遥相呼应。在漫长的历史中,一方面是精英以礼化俗,另一方面是民间的俗不断改变礼。因此我们对中国宗教实践的考察必须反思西方宗教和仪式研究的范式局限,同时关注礼和俗这两个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不断互动的传统。

  关键词: 礼 仪式(ritual) 俗 文本 人情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14年第3期,文章内容详见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2014年第3期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龙并非中华民族“图腾”
下一条: ·[韩秉方]论民间信仰的和谐因素
   相关链接
·[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邓苗]民俗人与当代中国民俗学的人性书写
·[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李悦]中国的节庆习俗与民族时令戏
·[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2期目录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敬文民俗学沙龙:历年活动汇总(2004-2023)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