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围观中国古文物中的马
  作者:杨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3 | 点击数:16416
 


陕西甘泉出土商青铜马

甘肃武威雷台墓青铜马,俗称“马踏飞燕”



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天马图像

  体姿英俊的良马,一贯深受国人的喜爱。古代用马驾车的历史颇为久远。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殷商时期的遗存中,便出土有当时的双轮木马车和驾车的辕马,可惜只保存马骨架,难以看清原来的体貌。幸而在陕西甘泉发现有两件商代铸造的青铜马,使我们能看到商马的形貌—体矮颈粗,四肢较短而双耳颇大,外貌并不显神骏。西周和东周出土的青铜马,形体和甘泉商马相同,并都铸造成四肢伫立的呆板姿态,反映着先秦时期马匹形体特征。惟有从邯郸赵王陵被盗掘出的四匹铜马,呈迈步行走的姿态,似感生动。

  秦代马的雕塑品,其体貌特征一如先秦时期。这在秦始皇陵陶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按真马比例塑造的陶马中有明确表现。秦始皇陵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中的铜马,尺寸虽然只有真马1/2大小,制工远较陶马精美,马身躯的肌肉块面表现充分,但是体貌特征仍与陶马相同。陶马和铜马身上分别满涂枣红色和白色,由此或可看出秦时一般马的毛色是枣红色,而皇帝乘驾的名马,则崇贵白色。传秦始皇拥有的骏马中,有白兔、奔电等名称,可能就是体姿俊美的白马。

  西汉初年有关马的艺术品,造型特征仍与先秦至秦朝时近似,连霍去病墓冢石雕群中的“马踏匈奴”大型石刻中的骏马,也是头大而脖颈粗短的造型,仍旧沿袭着传统的四肢伫立的体姿。虽然从1966年在陕西昭帝平陵附近发现的仙人(羽人)骑天马小型玉雕可以看出,西汉时期也有表现跑动姿势的马雕塑品,但是体型仍矮粗,缺乏神骏之姿。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01日10: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马文化由“政治”到“审美”的流变
下一条: ·黄永松:给孩子最美的中国童话
   相关链接
·[王心怡]“名”“实”之间:走马镇空间生产与故事传统传承·[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
·[孟九阳]社会动荡与秩序重建·[马丽莎]东乡刺绣发展对当地女性角色转变的影响研究
·[马兰 乔亚倩]2025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中秋“照月”习俗调查报告·[马栋梁 郑璇]侗族劝世歌的和谐之道:文化认同下的柔性治理
·[刘婷婷]复苏的传统·[刘会惠 刘婷]非遗语境下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的文化转型
·[郎雅娟 马欧]图案何以生成:“短裙苗”服饰图案的调查报告·[曹芮]四川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中的“礼俗互动”研究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马盛德]仪式与舞蹈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