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乌丙安]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
——民俗符号论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16 | 点击数:4885
 

  内容提要: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便成为当代民俗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民俗符号的构成入手,着眼于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与非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的两大视野,对民间口头文艺的民俗语言编码特征,神话语言的思维特征,做了民俗符号的阐释。对听觉的、视觉的和其它感觉系统的声响、标志、纹饰、图像、色彩及实物象征等等符号的指符,进行了结构性的解析。初步构筑了当代民俗符号学的底层框架。

  关键词:民俗符号学;民俗指符;民俗所指;民俗象征;民俗标志


(本文刊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阅读全文请下载caj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吴晓东]神话研究的认知视角
下一条: ·[赵世瑜]田野工作与文献工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