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马知遥]行走在晋豫大地上
  作者:马知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14 | 点击数:7807
 

  1

  四月初是中国清明时节,这个时候很多地方都在举行隆重的清明节活动。最为热闹的是河南的开封和山西的绵山。山西绵山的清明节活动跟着冯骥才先生去过多回。当地抓住了绵山上介之推和清明的传说故事,加上满山上的包骨真身的佛道造像,以及秀丽的风光吸引了海内外宾客的眼光。而开封的清明毕竟是头一次来,因此就多了几分留意和好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各地争抢非遗的情况很多,不同的地方就一个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保护实在需要一点文化积淀和历史的涵养。

  在开封,我们领略了清明祭天的仪式,在文化保护者的眼中,开封的清明习俗大多保留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通过那个长卷,我们能够领略到那个古城里曾经的辉煌和热闹的清明景象。于是,在开封一个重要的活动是参观由当地政府出巨资兴建的“清明上河园”,这个据说完全按照《清明上河图》中内容兴建的园区规模空前。在园里我们能吃到当地著名的传统小吃,能看到传统的杂耍和江湖艺人的表演,能观赏开封当地传统的民间习俗。的确当地的文化保护工作者是在用心试图复原当地的传统。

  但在参观中我的心一刻也没轻松起来。这些充满现代人工痕迹的园区,它究竟想干什么呢?复原清明习俗?让更多的现代人喜欢当地文化、回顾历史?但那一项项早已经失传的民俗表演在拙劣的园区演员的表演中早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具体生态,所以他们的存在就只是一种摆设或者园区的道具。表演也就显得如此冰冷,失去了民俗所应该具有的激情和百姓狂欢的意味。其实在我们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人造遗产、伪非遗到处可见。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家投资,为了所谓的文化产业的需要,当地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在不断恢复和发掘失去的传统,本来是好的倾向,但如果仅仅为了表演或者一次政绩工程也生造出人工的民俗,那样的民俗文化是否还能产生浓烈的情感就很难说了。因为这里没有历史遗迹也就没有了真实的记录,也就少了文化的尊严和神秘感。人工的复制无非是形式,灵魂没了。而开封这块古老的土地本有自己灿烂的文化,有自己足够自豪的特色文化:一门忠烈的天波府杨家、清正无私的包公、至今潘杨不接亲的传统文化,加上这里更多的忠义故事足可撑起开封清明文化中让人留恋和尊敬的文化精神,可惜在清明上河园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空壳的园子,少了文化的灵气和文化的力量。

  在新乡的比干庙里,冯先生给比干庙题词留念。他沉吟片刻挥毫写下:“真话本应命相托,当世谁人如比干。”作为民间的文财神,比干以公正而获得后人景仰。而比干的故事也渗透着百姓对忠义精神的崇拜。四月的中原大地,草木刚开始泛绿,最抢眼的是河边的细柳开始发芽,在这样的空气里,谒拜传统总有一些内容会进入我们心里。在行走大地上的时候,我们也总能为传统所感动,也才明白古人说的那句:行万里路行万卷书。想起前年在山西绵山随主席参加拜谒介之推的公祭活动,冯骥才主席走在最前面,他在众多拜谒的人中是那么虔诚。当他双腿跪下去的那一刻,我的热血沸腾了。只有英雄了解英雄,只有英雄欣赏英雄。冯先生是在用自己的行为表达着对先辈的崇敬,对已经丢失的传统精神的崇敬。在这个意义上说,清明节实际是在祭拜先人时考量自己。是一个见贤思齐的时刻。

  在一些明清古村落里,冯骥才先生总是走在队伍的前面,他穿过小街,穿过危梁,眉头始终没有舒展过。在一些破旧的建筑前,冯先生会停下来,细细观瞧那些石雕木雕,仔细判断其存在年代和当时的艺术风格,揣摩当时的民俗文化。他时时叫我们到跟前端详。他总能叫出一些民间工艺的好来,发现工艺的超绝之处。所以“民间制造,精英挑选”这个冯先生经常表述的观点在田野中才能得到深刻的表达。

  若非有深刻的认识和鉴赏的眼光,许多的美都会被埋没。先生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民间大美的眼光。冯先生带我们上了新乡一家年画艺人家里,艺人们显然为冯先生的突然来到而惊慌。他们怎么都想不到这个经常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文化学者,这一天就来到了他家里。就那么亲近地靠着他聊天,看着刻版印画,而这就是冯骥才和他带领的队伍们。走遍土地,不让大地上珍贵的文化遗失。这一幕也让我想起不久前,在冬天的天津杨柳青,冯先生在小年和这一天来到村里看望年画艺人的情景。那时候在尘土飞扬的炕头,在和艺人的交谈里,冯先生把握着民间文化的脉搏。他知道只有到田野中去,才能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大地上还有多少文化可以保留和抢救。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萧放]清明常在,民族不老
下一条: ·两岸学者共论中华文化礼俗传承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