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胡集书会:恢复元气后何去何从
  作者:刘清春 薛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28 | 点击数:7200
 


  日前,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丕琢谈到,自从戴上“国家级非遗”的帽子,胡集书会逐渐恢复了元气。2013年度的胡集书会,有来自全国的100余档艺人说书献艺,30多种曲种同时亮相。其中,艺人增加了40余档,尤其是外省市的艺人达到60余人,为历届之最。那么,是什么让胡集书会恢复了元气,这项国家级非遗该何去何从呢?

  从文化产业到文化遗产

  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指出,1934年《续修惠民县志》就将胡集请书列入产业志。在民国时期,依托胡家集这个乡村大集,胡集书会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

  那时候,“胡家集以一市村市,握东南数县之金融中心,南通济坯,北通埕口下洼,均朝发夕至。诚哉为齐北燕南一都会。奚必殷汉王强藩之封。”一些当地老年人回忆,当时村里光票号就有40多家,胡集成为当时惠民东南部乃至整个惠民最繁华热闹的大集。那时的胡集书会也不局限于正月十二,每年的三月三真武庙庙会与九月十五大会也都有艺人撂地表演,直到1937年日本入侵,庙会才被迫中止。

  《续修惠民县志》统计显示,其时元宵节请书的村庄超过300个,平均每村花费3到4元,远高于一名农工一个月的收入。这就意味着,当时说书艺人至少有三百余档。因而,其时应该是胡集书会历史上最高峰。

  “文革”中,胡集书会进入低谷。滨州日报原副总编、《胡集书会》作者韩克顺指出,零星的演出节目也只能以《烈火金刚》、《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小说为主。但由于大多数说书人不识字甚至目盲,书会不得不进入低谷,很多村落中断了请书传统。经历了1980年代的繁荣期和1990年代的低潮,2007年开始的政府买单又将请书村落局限于胡集镇。因而从历史上看,胡集书会请书村落呈日渐缩小的趋势,鼓书真正从一种文化产业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

  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边茂田说,作为民间自发的乡民艺术,曲艺市场在民间,我们需要跳出曲艺看曲艺,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寻找胡集书会未来的发展之路。反思2008年的“还原行动”,边茂田认为,在文艺选择日渐多样化的今天,民间曲艺的衰落不可避免,而请来曲艺明星的媒体效应只能闪现一时。

  从文化产业到文化遗产,胡集书会走到了危险的历史关口。

  文化供需平衡是胡集书会生存关键

  惠民艺人马秀亮说,“1993年到1997年的时候,胡集书会不景气,街上只有七八个观众,五六档子艺人在街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唱。艺人们到胡集也只是来和同行交流一下,根本不可能有演出。”艺人贾书芹说,前十年是鼓书发展的低谷,他日常在家以喂牛、种地为生,不管来胡集能不能挣钱,可这能让他放开嗓子痛快几天。

  带领6名艺人赶会的河北雄县曲协主席郭祥斌介绍,曲艺生存最艰难的时段是21世纪初。2006年,胡集书会成为国家级非遗,镇政府采取的“政府买单,送书下村”模式为众多高水平艺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2013年02月26日 09:1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2012,那些远去的身影
下一条: ·[韩少华]无可奈何 民间剪纸的式微之路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统夏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