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韩少华]无可奈何 民间剪纸的式微之路
  作者:韩少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01 | 点击数:14123
 

【编者按】剪纸不仅是中国乡村传统的装饰手段,更重要的是春节开始的象征。在木制的窗格子上贴上花草动物纹样的剪纸,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也是避邪求吉的象征。当下,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现状如何?在蛇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特约请部分作者就此撰文,并派出记者,深入乡村,走访民间剪纸艺术家,探寻中国剪纸的前世今生及生存发展之路。


随着建立在农耕生产方式上的文化形态的逐渐异化与消亡,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走向式微。

  封面用图: “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走西口》。

  韩靖剪纸作品

  库淑兰剪纸作品《剪花娘子》

  1月28日,陕西神木县剪纸协会会员们在炕头一起创作新春剪纸作品。

  八百里秦川,每家每户都有擅剪纸制窗花的巧媳妇。

  想象中,那些年轻的媳妇姑娘们由年长的妇人带领着,挤在一张炕上,仅凭人手一把铰布裁衣的剪刀和数打红纸,就能把简朴的窑洞点缀得喜气洋洋。她们或许会一边剪一边吟唱着陕北或关中的歌谣,尽管唱词里还隐藏着关于黄土地上先民的起源及原始风俗的蛛丝马迹,然而把它口耳相传至今的妇女们则迟至最近两三代才认识字。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2-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胡集书会:恢复元气后何去何从
下一条: ·[乔晓光]剪花的故事
   相关链接
·[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
·[乐晶 万星]“地方性知识”视角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跨地方”衍生实践·[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
·[高瑞华]“传统”的发明:当代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重构·[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