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萧放:二十四节气仍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07 | 点击数:4310
 




  8月6日,为了迎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江苏扬州市汤汪乡九龙湾社区开展民俗“啃秋”
吃西瓜比赛活动,来自社区的小朋友欢聚一起吃西瓜“啃秋”。中新社发 孟德龙 摄

  中新网北京8月7日电(刘欢)7日上午10点31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萧放认为,一旦进入立秋,气温就会逐渐下降,秋老虎也威风不了几天了。萧放同时表示,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人类与自然协调的时间指南,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积极意义。

  立秋之后气温将逐渐下降

  萧放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依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确定的时间点,每一时间点相距15天,如果以立春为起点的话,立秋在第十三个节气点上。

  萧放说,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它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是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民谚早就有“三伏在秋”的说法,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因此,立秋过后,往往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根据北京市气象局网站的预报,7日北京气温为24℃到32℃,仍会让人感到闷热难当。

  “不过一旦进入立秋,气温就会逐渐下降,秋老虎也威风不了几天了”,萧放表示,“正可谓”交秋一日,水冷三分“.”

  古人如何过立秋?

  在古代朝廷,立秋时要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萧放介绍,立秋当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之后会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修缮监狱,审理案件,处分罪犯,征讨抗拒王命之人。这一季节,农人新收稻谷,进献给天子,天子尝新之前,先供给祖先。

  宋代,立秋当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宋代民间有戴楸叶民俗,人们在立秋当日将楸叶剪成花样戴在头上,以迎节气。这是与立春戴彩胜迎春相对应的民俗。

  此外,还有咬秋民俗。清代北京人在立秋日阖家同食西瓜、茄脯,饮香薷汁,寓意秋后可免暑热痢疾之害。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仍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明。古人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性质安排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有所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否对现代人已无意义?萧放认为,古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比现代人要好。自然节律仍是现代人应当遵循的时间框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古人在长期自然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

  其次,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立春尝春、迎春、清明品茶踏青、立秋吃瓜秋游、大寒咏雪赏梅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情趣。

  再次,人类无论有多大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最终逃脱不了自然世界的时空限制。只有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人类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在萧放看来,现代人应自觉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享受色彩斑斓的自然时间生活。

 

  文章来源:中新网 2012年8月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叶芳]二十四节气与诗意生活
下一条: ·[萧耐园]时间如风,星移斗转
   相关链接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
·[袁瑾]二十四节气:天人共生的中华时令智慧·[邵凤丽]天时与人伦的融通:二十四节气中的祖先祭祀礼仪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余仁洪 主编:《中国立春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研究文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