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20世纪中国神话学概观
——《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增订本)序言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6 | 点击数:10515
 

  注: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增订本),即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1] 吕微在《夏商周族群神话与华夏文化圈的形成》里说:“山东大汶口文化、山西和陕西仰韶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存中,都发现了‘三足乌载日’的神话意象。”见郎樱、扎拉嘎主编《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先秦至唐宋)卷第4页,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贵阳。陈梦家在《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一文里,以甲骨卜辞为对象、以考据学为手段研究神话,挖掘出和论证了一些有关动物的神话:由“商人服象”而衍生的种种关于“象”的神话。见《燕京学报》1936年第20期。

  [2] [芬]劳里·杭柯着、朝戈今译《神话的界定问题》,见阿兰·邓迪斯编《西方神话学读本》第52~6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王国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也。(王国维:《古史新证》(1925),北京来薰阁书店1934年影印版。又,《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见《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第175-180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南昌。

  [4] 蒋观云《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新民丛报·谈丛》第36号,1903年,日本横滨。

  [5] 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论中国神话学界使用西方神话概念的成就与局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荆州。

  [6] 1962~63年,笔者曾组织翻译了美国民俗学会的机关刊物《美国民俗学杂志》1961年第4期(即第74卷第294期)发表的一组由不同国家民俗学家撰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民俗学历史和现状的文章,其中包括刚果、南美洲、斯堪的那维亚、英国、德国、芬兰、挪威、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俄罗斯、加拿大法语地区、墨西哥、日本、印度、波利尼西亚、澳大利亚、非洲等,共15篇,在这组文章中,却没有把包括神话研究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经验纳入他们视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编印《民间文学参考资料》第4辑,1962年12月;第8辑,1963年11月。美国神话学家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于1984年出版的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第一个译本译为《西方神话学论文选》,显然是视其内容而取的译名,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再版本,改用了《神话学读本》的译名,显然比较恰切)中,其中也没有一篇中国人写的或关于中国神话学的文章或介绍。

  [7] 据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在《外国研究中国各民族神话概况》一文所提供的材料:最早研究中国神话的是法国汉学家,于1836年发表了文章并翻译了《山海经》。19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F.Mayers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女娲的短文。1892年俄国汉学家S.M.Georgievskij在圣彼得堡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中国神话的专着《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见所编《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外文论着目录》(1839-1990),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北京。

  [8] 参阅拙着《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第三章《学术转型期》之《民族学调查中的民间文学》、第四章《战火烽烟中的学科建设》之《社会-民族学派》、《大西南的民间文学采录》、《神话的考古和史学研究》、《闻一多的民间文学研究》等节,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开封。刘亚虎《少数民族口头神话与汉文文献神话的比较》,见郎樱、扎拉嘎主编《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先秦至唐宋卷)第70-11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贵阳。

  [9]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见《茅盾说神话》第1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上海。

  [10] 张振犁有《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一书,记录和描绘了中原典籍神话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在王屋山一带的流传变异情况。

  [11]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见《茅盾说神话》第1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上海。

  [12] 袁珂《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长春;《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2期,北京。《再论广义神话》,《民间文学论坛》1984年第3期。

 

(本文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徐鲁]读《老武汉风情》:旧时风情的忆念与反思
下一条: ·[赵琼]狐仙这样一个传说——康笑菲与她的《说狐》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
·[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
·[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
·[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
·[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刘天一]中国古代旱魃神话的改造与民间暴力禳旱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