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通道项目:口头传统和互联网
  作者:通道项目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05 | 点击数:10960
 

欢迎来到通道项目

通道项目的主要宗旨是向大家展示人类最古老与最先进的交流技术-口头传统和互联网-之间的相似和相通之处。

虽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表面上的不同,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都依赖于持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事物变化发展。也就是说,关键并不是“发展结果是什么”,而是“发展过程是什么”。与书本中的固定顺序不同的是,口头传统和互联网通过模拟人类的思考过程、从而在自身关系网中的通道里变化发展。这两种媒介中,都是通道-而不是事物本身-更加重要。

通道项目由两部分组成:该网站和一本实实在在的书-《思想通道:口头传统和互联网》。该网站的主要用途是充当网络连接的媒介,包括各种连接话题的关系网(叫做节点)、通过节点进行的阅读路径、(也叫做连接地图)、音频与视频-电子伙伴、各种媒介-电子版本、以及收集用户评论的论坛

开始:如何浏览通道项目

多媒介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虚拟桌面和书本中浏览的都是文本,但是同时也远远超越了文本的内容。通道项目与孤立的线性文本在两方面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通道项目网站中包括了:呈现书本内容的节点网络、以及其他很多书本无法支持的关系和机遇。

第二,虽然这本书名叫做《思想通道》,但它并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它是一本改革过的书,而且我们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阅读它。

换句话说,您可以在网上冲浪,也可以“阅读”书本,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您都可以享受到与阅读普通书籍不一样的体验。稍候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两个模式,不过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何为通道项目。

相似点

通道项目旨在向大家解释、并展示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人类最古老的和最新的技术-口头传统和互联网(缩写为OT和IT)-根本上相似的。虽然这两者不是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结构和变化发展的结构是十分相似的。

它们究竟有哪些相似点呢?这两个媒介都依赖持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态事物进行发展,而且都依赖于有方向和大小的向量、而不是静态的点发展。另外,口头传统和互联网都注重研究“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结果的”,而不是“实现了什么产品”。和固定的线性空间特质的传统书面作品不同的是,口头传统和互联网通过模拟人类的思考过程,在互动性的关系网内导航 通道项目。

不管是口头传统还是互联网,都是联系通道比事物更重要。这两者都不通过空间化、排序、或者是客观化等方式运行。它们不象普通书本那样把想法固定在博物馆里的书架上。相反,这两种技术欢迎、并要求其他方的积极参与,同时支持不同个体参与进来。而就文本中个别的主导性路线而言,它们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路径以供用户探索发现,并希望用户创造可行的方式参与其中。

这种由内在规则管理的多变性标志了文本脚本的封闭式场所特征-也就是我们所称作的技术场所-与开放式、拥有多层次环境特征的口头传统、以及以电子为基础的互联网的根本不同,后两者分别被叫做口头场所电子场所。口头传统和互联网由于自身的发展特征,它们一直都处于发展之中;它们自身具备多种特征:开放性、即时性、而且一直都在不断发展中,而不是封闭、稳定、并已发展完毕的事物。

关键术语:口头-、电子-、和文本-

在了解如何在在线关系网中冲浪、以及如何阅读这本书之前,让我们先熟悉一下相关术语。在这两种模式中,我们都将通过互联网术语来描述词语、通道、和其他贯穿这三种场所的现象。口头词语被称为oWords,电子通道被叫做ePathways,技术文本被叫做tAgoraphobia,等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通道项目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朝戈金]《亚鲁王》:“复合型史诗”的鲜活案例
下一条: ·口头传统研究国际学会(ISSOT)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