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吕胜中]从画乡到博物馆
  作者:吕胜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9 | 点击数:18450
 

  在绵竹走了三个乡七八个村庄,我几乎没有看到几家在屋里贴年画的人家,
长年从事年画的作坊也没有了……星移斗转,风水变换,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绵竹年画《文官》

 

  绵竹年画《副扬鞭》(填水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2012-01-16 01:5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陆斯嘉]千幅纸页 见证年画在上海的消失
下一条: ·[张伟]近代海派画家与年画的关系及影响
   相关链接
·[张宗建 王迪]从戏曲程式到视觉图式:鲁西南戏曲年画的跨媒介叙事机制研究·[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
·[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唐娜 邹晓媚]中国木版年画源头考
·[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纪秋悦]民国初期上海宝卷的书籍生产与知识阶层转型:以《针心宝卷》的书籍史为例
·[边鹏]“太平天国年画”再考·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徐晨蕾 李晓东]历史、集散与发展: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