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仰但不认同 
作  者: 李向平 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字  数: 5820000 
版  次: 1 
页  数: 519 
印刷时间: 2010-4-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971352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哲学理论 
  
 
内容简介 
  中国人有信仰吗?中国人在信仰什么?中国人的信仰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如何以信仰为纽带获得社会的信仰认同、进行信仰的社会实践?本书从宗教—信仰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入手,着重讨论和分析了这些中国社会、中国人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书中对中国信仰的社会特征、宗教信仰与其他信仰的复杂关系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实践等情况,进行了宗教—信仰社会学的深度诠释,进而讨论了信仰社会学理论的建构问题。 
作者简介 
  李向平,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序1 从宗教理解到信仰理解  
序2 游荡的信仰,空灵的社会  
序3 宗教是一个有用的跨文化概念吗? 
1 中国信仰的时代变迁 
 1.天命·圣王·神灵 
 2. 60年中国人的信仰变迁 
 3.从“信仰危机”到“宗教危机” 
 4.“臣民宗教”与“公民宗教” 
 5.宗教与灾后社会重建 
 6.宗教与金融危机的联想 
 7.个人信仰与身体政治 
 8.信仰与身份的冲突 
 9.宗教信仰属于谁 
 10.儒教复兴,谁来埋单?  
 11.我们都被信仰了!?  
 12.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  
2 信仰与中国现代性的兴起 
 13.国家认同与私人信仰的互动  
 14.民主与“迷信”的新冲突  
 15.大寨造大庙,信仰大转型  
 16.国家在场的文化再生产  
 17.后改革时代的正当性冲动  
 18.国家祭圣祖:政治认同的象征性建构  
 19.毛泽东与现代中国的全能型革命模式  
 20.传统信仰的现代复制  
 21.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难题  
3 信仰认同与信仰区隔 
 22.儒教宗教论的再讨论  
 23.中国人的信仰认同模式  
 24.信仰认同与宗教模式  
 25.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  
 26.中国佛教的后信仰时代  
 27.缘分·功德·共同体  
 28.伦理·身份·认同  
 29.当代中国“老板”的信仰与信仰实践  
 30.新教伦理与社会信任的中国建构  
 31.合法与非法:基于信仰—关系的权力实践  
4 信仰社会学的基本建构 
 32.信仰与宗教的空间分割  
 33.“公民信仰”如何可能?  
 34.私人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35.中国人的“关系—信仰”模式  
 36.中国信仰的关系主义模式及其重建之路  
 37.私人信仰与中国宪政建设 3 
 38.从信仰到宗教的“实践逻辑”  
 39.信仰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信仰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