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万建中]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2 | 点击数:8701
 

 


[内容提要]我国56个民族各自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依赖着自然与自然资源维持生存、繁衍后代,同时又改造着自然。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就是该民族的衣食之源。每个民族所生产的食物原料和用以生产这些食品原料的方法,必然与该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相一致。根据各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辅助粮食作物和果菜、肉类等食品在农业中所占的地位及其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可以把各兄弟民族划出若干经济文化类型。

[关键词]少数民族;饮食;经济文化类型
 

本文刊于《民间文学》2000年第5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万建中]龙舟竞渡习俗渊源新探
下一条: ·[万建中]中国节日食俗的形成、内涵及流变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熊睿]基层遗产实践:县级饮食类非遗项目申报策略评述
·[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刘人瑛]“食”间礼序:人生仪礼中的饮食民俗映射·[冯榆捷]云南少数民族传说中诸葛亮形象探析
·[邓晶晶]锡林郭勒盟牧区的饮食生活方式变迁·[陈可欣]从灶台到店头
·[曹芮]四川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中的“礼俗互动”研究·[白五去]交融与重塑:“走西口”背景下晋蒙饮食文化的互动与演变
·[阿盈娜 何彬]西北饮食文化交融研究·[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夏循礼]地方菜系的本草基因及其食养文化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