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周建新 柴可]“客家摇篮”的文化传播与建构
——以《赣南日报》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周建新 柴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19 | 点击数:5232
 

  摘要:赣南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誉为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客家"在这一地区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种对比形成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大众媒体、市场、学者和民众对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积极建构。基于此,研究以大众传媒的文本分析为研究路径,描述该地区客家文化的建构历程,体现不同参与主体的建构行为,为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地区客家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客家摇篮 传播 建构


  (本文刊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六期,文章内容详见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陈开心]“离地人”不离地
下一条: ·创建中的东巴村:文化遗产保护在民间
   相关链接
·[周霖]昌都硕督人的狮子舞·[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媛媛]关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形成与传播路径的相关思考
·[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许佳琪]自媒体背景下汉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民俗传播研究
·[肖慧]徽州鱼灯的仪式展演与互动传播研究·[王雅静]八仙信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接受与变异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宋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珐琅工艺的演变
·[罗嘉德]“非遗”的发明:数字化时代“伪非遗”的生成与传播机制研究·[刘鑫]传播学视角下隆德地区“仪程官说仪程”民俗研究回顾与展望
·[林德山]媒介、景观与体验:乡村旅游短视频传播的再审视·[林淳爽]仪式服饰符号的建构、强化和认同
·[蒋亭亭]1949-1966年山东梁山地区水浒人物传说的自发性传承机制研究·[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张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使命及其传播路径研究
·[袁瑾]一带一路上的蚕桑丝织文化交互传播机制研究·[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