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昌都硕督人的狮子舞
——舞狮文化的传播与在地化研究
周霖
(云南大学)
摘 要:硕督狮子舞是内地舞狮文化传入硕督地区后与本地锅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在地化现象。该舞蹈形式经数代传承,已有百年历史,并于2024年列入西藏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多停留于整体的描述性阐释,从藏汉文化交融视角出发的深入探讨仍显不足。基于此,本文采用口述史、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聚焦于硕督狮子舞的本体形成、文化变迁及成因、活态传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其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文化逻辑及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硕督狮子舞的形成体现了文化在地化的实践过程。其一,硕督狮子舞根植于内地舞狮文化,由清代驻藏官兵、商贾沿茶马古道传入硕督地区,体现了文化从中心到边缘的扩散路径,即“文化传播”的过程;其二,该舞种在传入后并未止步于原样移植,而是与本地藏族锅庄舞蹈深度融合,在表演形式、动作语言与服饰道具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反映出“文化调适”的内在机制;其三,硕督狮子舞被藏族群众接纳后逐渐融入节庆生活并代代相传,不仅在艺术形态上实现藏汉交融,更在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层面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从形式整合到价值共生的“文化认同”过程。
关键词:文化传播;文化调适;文化认同;活态传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