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吴真]清明祭祖节俗的城市化进程
——以香港“清明思亲法会”为中心
  作者:吴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21 | 点击数:19745
 
[5]香港现有道教宫观120间,加入香港道教联合会的道教团体共有90多间。
[6]这项收费是一次性收取,包括了1,骨灰位售价2,永久管理费3,转名费4,律师费等。
[7]佛教团体提供比较大型骨灰龛与灵位服务的还有仁孝宗祠、净土园、长霞净院、万佛寺、佛缘精舍等等。
[8]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
[9] <侯宝垣道长于青松观之大事纪略>,《弘道阐教:侯宝垣纪念集》(香港:香港青松观,2004)。
[10] 《华侨日报》1959年4月8日文化版刊载<云鹤山房思亲法会嘉宾参与盛会者众>,记录了该年清明思亲法会是在云鹤山房位于西环的内坛举行,出席者皆为山房道侣和各界友好。转引自易觉慈编《宝松抱鹤记》,香港:云鹤山房,1962年刊,页427。
[11] 啬色园俗称黄大仙祠,源于1897年创立于广州的普济坛,1921年在香港九龙建成供奉黄大仙的庙宇。啬色园兼具儒、道、佛三教身份,游子安主编《香江显迹――啬色园历史与黄大仙信仰》(香港:啬色园,2006)对其宗教信仰与社会服务有较详细介绍,可参。
[12] 转引自黎志添、游子安、吴真(等)著《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香港:中华书局,2007)页100。此次法会的道坛由麦幸、侯宝垣、邓九宜三位道长领导经生同修,此三人皆为1960年代之后整理、振兴香港道堂科仪的重要人物。
[13]香港佛教联合会于1945年成立,是香港最大规模之佛教团体。
[14]在1960年代以前,香港道堂法事仪式以释家经忏和禅腔为主流,加上当时大多数道堂秉持三教合一的理念,因此1960年代的大型法会常常是佛堂与道堂合办。见《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第三章<香港道堂科仪师承考>。
[15]1970年代以来香港道堂启建的法会,基本可分成两大类别:第一种,是定期举办的祈福法会及超幽法会(如清明思亲法会、中元法会及下元法会等),而第二类则是因为突发事件促成,又或是道堂临时被邀请协办的法会(如1972年六一八雨灾超荐法会、1996年嘉利大厦超荐法会)及太平清醮。
[16]1970年代云鹤山房清明思亲法会的历史照片,载于《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页21与页125。
[17]1990年代以来香港蓬瀛仙馆的思亲法会音乐与仪式程序,可参杨红:《香港蓬瀛仙馆清明思亲法会仪式音乐的考察与阐释》,《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页53-56。
[18]据香港佛教联合会的资料,近年香港佛教联合会的清明思亲法会每年持续七天,每年参加人数多达十万人次左右。2005年5月《香港佛教》第540期,<佛联会举办清明思亲法会,估计近十万人次参加>。可参网址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
[19]河北《万全县志》、《甘肃新通志》、河北《昌黎县志》都有详细记载在清明前后,城隍出巡时,地方官协同城隍亲自出面祭奠厉鬼坛。史孝进、刘仲宇主编:《道教风俗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页76-79。
[20]香港的道教与佛教团体都是政府核准的非牟利宗教慈善团体,香火、仪式等所有收入必须全数用于宗教及慈善方面,不可用于其它用途。虽然近几十年来宗教团体依靠清明思亲法会等仪式服务,获得大量的善款,但这些收入已经在政府的监控之下,全数用于佛寺、道堂扩展医疗﹑教育及社会福利等慈善事业。
[21]“广东道教宫观调查”项目的总报告,可参黎志添:“Contemporary Daoist Temples in Guangdong: A Construction of “Daoist” Identity and Founding of New Daoist Temples”,《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通讯》,第14期,页1-4。
 
Ancestral Worshipping Ceremony on Qingming Festival i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n Hong Kong Ritual Altar of Qingming
 
Abstract: Ancestral worshipping customs on Qingming Festival attached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dependent society. With the ever-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Hong Kong Qingming customs did not perish on the abolition of burial customs, instead, it grow out a new festival customs named Qingming ritual commemorating the ancestors. This means that ritual space of Qingming ancestor worshipping ceremony turned from the outdoor to indoor, the ceremony participants from individual families to the groups, and the ritual aim also extended the individual concern to the public charity. From 2008 with the Qingming Festival being listed as a statutory holiday in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s new Qingming festival customs have been appeared in some mainland cities such as Wenzhou and Sanya.
 
Keywords: Ancestral Worshipping Ceremony on Qingming Festival,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raditional Festival, Religious Ritual
 
(原文刊于《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丁永祥]含山蚕花节的文化忧虑
下一条: ·民情风俗重于城市管理需要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