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马昌仪]钟敬文早期对民间文艺学的求索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5 | 点击数:22482
 

  [51] 参考拙文《人类学派与中国近代神话学》,《民间文艺集刊》第1集,1981年。

  [52] 例如在1928年写的《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收入《民间文艺丛话》以及以后的某些文章中都有这种倾向。

  [53] Some Types of Indo-European Folktales,库路德的分类表,原载《北部诸州民俗》一书,他把相似的故事归为一类,立了若干型式,经雅科布斯订正并补充后,收在C.班恩《民俗学手册》(前译《民俗学概论》1914年,伦敦)中作为附录出版。《型式表》共收印欧故事70种型式。钟敬文翻译时曾参考冈正雄氏的日译。

  [54] 自《征求题目之一》到《之十七》,共介绍50式。

  [55] 《开展月刊》民俗学专号(即《民俗学集镌》第1辑)1931年第10、11期,该刊总目录题为《中国民间故事型式》,正文为《中国民谭型式》。

  [56] 见《中国民间故事型式》一文小引部分。据作者回忆,当时曾打算出单行本,并列入"中国民俗学会丛书"中,后因感到单薄,拟再补充资料后出版,结果并没有出。所以30年代国内的民间文学杂志曾刊登过有关此书的广告,而日本泽田博士在《支那民俗学的收获》一文(见日本《汉文学会会报》第6辑1939年)中误以为该书已出版。日本铃木健之在编《中国民俗学、民族学研究史年表1》(1917-1947,见日本《中国民话之会会报》)第16回中提到此书,称"刊否不详"。

  [57] 如赵景深:《童话学ABC》(1929)、《民间故事研究》(1928)、《中国民间故事型式发端》(1928);清水:《中西民间故事的比较》(1929)等等。

  [58] 见《歌谣》1936年第2卷第24、25、26、27、28、29、39、40期。于道泉的介绍见第24期。于道泉译自作者的未定稿,共介绍灰女型、睡美人型等16种型式。

  [59] R.D.Jameson: Comparative Folklore Mothodological Notos, 载《清华周刊》1929年第31卷第464、465期合刊(1920,6,22)英文部分。

  [60] 如江绍原在他译的《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附录4中介绍了他讲的方法。

  [61] 见钟敬文《中国民间文学探究自叙》,《亚波罗》1934年第13期。

  [62] 见樊縯:《论民俗学书》,转引自江绍原《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附录7.

  [63] 日译《中国民谭の型式》刊在日本《民俗学》月刊1933年第5 卷第11号,译者周学普。与原文相比有两点不同:(1)删去原文之《小引》部分,代之以《小叙》(即《中国民谭型式日译自叙》,载《民间月刊》1933年第2卷第9期);(2)正文部分,原文共45型52式,译文45型51式,在呆女婿型中删去第4式。

  [64] 本文初刊《史学》,后收入《中国民俗学》一书。

  [65] 见昭和十四年(1939)10月日本国学院大学汉文学会出版的《汉文学会会报》第6辑。

  [66] 见《日本民俗学讲座》第5卷,1976年10月,朝仓书店刊。

  [67] 德文版,赫尔辛基,1937年。

  [68] 英文版,赫尔辛基,1978年。

  [69] 见《亚波罗》1934年第13期。

  [70] 见《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一书“付印题记”,作于1928年1月24日。

  [71] 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考刘魁立在《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述评》,(《民间文学论坛》1982年第1期)一文中的评述。

  [72] 《中国民间文学探究》,《亚波罗》1934年第13期。

  [73] 汪馥泉《民俗学的对象任务及方法》,《开展月刊》1931年10、11期合刊。

  [74] 周作人:《中国民歌的价值》,作于1919年9月1 日,载《学艺杂志》第1卷第2号。收入钟敬文编《歌谣论集》。

  [75] 周作人《歌谣与妇女序》,作于1925年10月5日,见刘经庵《歌谣与妇女》,商务印书馆1927年3月。

  [76] 1926年钟敬文为岭南大学的《南风》编辑民间文艺专号,约请董秋士写了《关于民间文艺》一文,这是一篇相当有见地的短文。文章说,民间文艺为什么老百姓听不懂,不感兴趣呢?“就是因为征集民间文艺的人,还没有走到民间的深处。”虽然字句记录下来了,“但只得到了一个空壳,未曾传写出民间的真精神。这种真精神是混在民间的血液中,它的一呼一吸,一涨一缩,便形成了民间的文艺。”又说:“要紧是先去做民间的一个”。钟敬文当时很欣赏这篇短文,由于《南风》的民间文艺专号夭折,就把文章发表在他主编的《新生周刊》(北京)的民间文学专号(1927年第24、25期合刊)上。

  [77] 《一阵春雷——纪念“五四”运动》,《人民文学》1954年5月号。

  [78] 见《诗心?自序》(桂林)诗创作社出版,1942年8月。

  [79] 例如在《歌仙刘三妹故事》(《民间文艺丛话》第95、96、98页)中说:故事是“民众自家脑幻出来的”,“民众头脑简单,善于附会,便是这所以致其然的原因。”又说“求知欲……是一种荒唐神话的来源——尤其是关于事物起源一类的……许多神话故事的来源,都不难用这种方法求到它的结论。”

  [80] 1924年,台静农写了一篇短文《山歌原始之传说》,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公主见老百姓修长城很苦,二是两位小姐在绣楼见农民在烈日下做工很苦,遂作山歌给他们鼓气,这些人唱了山歌,疲乏顿消。台静农认为这些传说是山歌历史的第一頁。此后,钟写了《歌王——读台静农君山歌原始之传说所引起的几句话》(原载《语丝》1925年第23期,后来两篇文章均收入林兰编《民间传说》上册),认为台举出的传说“不但很富于趣味,而且也是极有意思的。”

  [81] 《民间文艺学生涯六十年》,《文艺报》1982年第8期。

  [82] 见《自传》,作于1979年5月18日,收入《中国现代作家传略》,徐州师院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83] 见拙文《试论茅盾的神话观》,《民间文学》1981年5月号。

  [84] 见《北平岂明老人》,《文学周报》1928年第7卷。

  [85] 见《罗亭》,收入《柳花集》1929年。

  [86] 见《海行日述》,《文学周报》,1928年第7卷。

  [87] 见散文《岁暮述怀》,作于1940年。

  [88] 《关于“民俗”》,《民俗》周刊1929年第8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9-10-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尺素史影
下一条: ·内蒙古大学师生痛别著名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教授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