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锡诚]钟馗论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6 | 点击数:30720
 

  前面提到的钟馗嫁妹,同样也是明清戏曲关心的一个题材。清《曲海总目提要》(序写于戊辰同治七年,即1868年)卷二十一所载张心其(生平未详)所著《天下乐》,即以钟馗嫁妹为题材的一折杂剧。《提要》对钟馗的身世、嫁妹及成神等情节,均交代甚详,使钟馗传说得以空前丰富:

  杜平、字钧卿。杭州钱塘人。累世为商。家资巨万。父母早亡。未及婚娶。……时钟南山秀士钟馗,与妹媚儿同居。闻唐高祖开科取士,欲赴京应举,贫乏无赀。平在长明寺中,大舍钱帛谷米。馗闻其名,诣寺访之。平即邀至家中,赠百金为资斧,佐以宝剑。馗为人好刚使气,乘醉入寺。寺僧方为杜作瑜珈道场,延请法师施食。馗见大诧,以为妖诞,毁榜殴僧,且谓平曰:‘人之祸福在天,何得托名于鬼?若鬼能作祸于人,是为害人之物,必当尽杀而啖之。’诸饿鬼诉于观音大士,大士知其正直,后将为神,而怒其谤佛,乃令五穷鬼损其福,五厉鬼夺其算。

  馗赴京,旅次痁疟。及稍愈,由径道往长安。夜抵阴山穷谷中,为众鬼所困,变易形状,绀发墨面,丛生怪须,塞土于口而去。馗入京就试,获中会元。殿试之时,以貌丑被黜,自触殒身,大闹酆都,奏知玉帝。玉帝悯其正直无私,怀才沦落,封为驱邪斩祟将军,领鬼兵三千,专管人间祟鬼厉气。初,馗之赴举也,平厚贝周(^)其家,且使婢为其妹役。馗深感之。平以贸易入都。馗方登第,以妹许平。未及嫁而馗为神。时天子御朝,八方王子万里入贡,云睹五道祥云,辉映中国。而其时适三月不雨,有旨问袁天罡。天罡云:五云之瑞,应在五人。及召平等入见,平讼馗冤,请为立庙褒封,三日甘霖必沛。乃赠馗状元,而令平等祷雨。如期雨降。遂拜平天下五路大总管。馗践前约,亲帅众鬼,笙箫鼓乐灯火车马,自空而下,以妹嫁平。五人复受玉帝之敕,为五路大将军。……[50]

  显然,编剧者为了适应剧本主题“天下乐”的需要,将钟馗传说在流传中出现的不合理情节和缺环,都给填平补齐,使其合理化、人情化了,并且把杜平的资助和钟馗的嫁妹作为重点情节加以发挥和渲染,使本来只有梦鬼、啖鬼和画鬼三个情节单元的钟馗传说,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把钟馗传说纳入了财神戏之中。钟馗的毁容、蒙冤、成神和嫁妹,前因后果,甚是清楚。作者在剧本开始故意加了一段交代性的情节,说钟馗原是不信神鬼的,因醉闯长明寺中,见寺僧为杜平作瑜珈道场,以为妖诞而毁榜殴僧。于是,导致了观音大士令五穷鬼损其福、五厉鬼折其算。有了这样的铺垫,围绕着钟馗后来的遭遇和斩鬼而生出的情节,便是树有根、水有源,合情合理,增加了戏剧性。

  钟馗嫁妹在昆曲剧目中富有传统。昆曲(昆山腔)从明代中叶诞生以来,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以昆山、苏州、上海等地为基地,有过辉煌的时代,并逐渐形成南昆和北昆两大体系。但至清末,却滨临绝响之势。从同治-光绪朝起,多次有人出来作各种努力以期振兴昆曲这个剧种。刘半农先生搜集到光绪八年(1882)三庆班(目270-1)至宣统三年(1911)安庆班(目818)包括了四十家戏班子的戏单,后由周明泰补充到民国二十一年的资料,编辑而成为《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一书。从该书所收的大量戏单来看,其间活跃在北平的戏班中演出钟馗戏的有:双奎班于光绪十六年庚寅岁演出《嫁妹》一出,编目为302·6;义顺和班于光绪廿五年己亥岁腊月初十日,由何桂山外串代灯演出《嫁妹》一出,编目为76·3;福寿班于光绪廿五年五月初九日演出《钟馗嫁妹》一出,编目为358·3,演员不详;福寿班演出《嫁妹》戏最多,其编目有:361·7,378·3,386·4,417·2,427·3,434·4,444·4,494·4;复出福寿班于光绪廿八年壬寅岁演出的《钟馗嫁妹》有496·3,518·7,564·9,光绪廿九年癸卯岁演出的《嫁妹》有587·6,598·3;增桂班演出《钟馗嫁妹》一出,编目为311·3,演员也是何桂山,日期不详;天庆班演出《嫁妹》一出,编目为339·4,时间和演员不详。宣统三年演出情况是:双庆班编目为704·6(演员是胡于钧);复出安庆班编目为822·8(2月11日)、818·5(2月23日)、821·4(3月4日)、802·6(冬月12—16日);同庆班编目为886·7;复庆班编目为915·4;玉成班编目为937·8。这些演出,有时是在市内的剧场(如庆和园、广德楼、广和楼等)演,有时则是外串代灯。[51]至宣统元年(1909年),肃亲王善耆集合当时河北省几个剧班中庆字、荣字、益字等辈的艺人,组成安庆昆(曲)弋(阳腔)班,在北京东安市场之东庆茶园演出,当时所演剧目八、九十个,昆曲部分有《嫁妹》等。辛亥革命事起,安庆班报散。至民国六年(1917年)又出现了一个同合班,在北京东兴园演出。嗣有侯益才、侯成章等组织的荣庆社,于民国七年(1918年)至京,曾在天乐园(即后来的大众剧场)演出数年,其剧目中就有侯益隆的《钟馗嫁妹》。[52] 这段史实说明,钟馗戏尽管没有成为戏剧舞台的主流戏,却由于其惩恶扬善的故事情节和价值取向,在观众中扎下了深深的根,一直没有退出过舞台。昆曲中所以一直保留着钟馗戏,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时期上演的昆曲《钟馗嫁妹》或《嫁妹》(各剧班名称不同),其脚本和侯益隆扮演钟馗的剧照,都收在《最新昆弋曲谱初集》里。[53] 在这个演出脚本中,作为鬼魂的钟馗,通过对白和唱词,把他的身世和后来的遭遇,对待嫁的妹妹吐露了真情:“俺钟馗只为献策神州,误陷鬼窟,将容颜改变,以致后宰门损躯殒命。蒙上帝见俺直正,封俺为驱邪斩祟将军,少展胸中抱负。感荷杜员外将俺平生冤苦,一一奏闻圣上,又蒙圣上封俺为终南山进士,又赐俺状元及第。感荷杜员外将俺的尸骸埋葬。此人有生死大恩,未曾报得,向在京师,曾将小妹许他为婚。故此,今晚特备笙鼓箫乐,送小妹到彼,与他成其百年之好。……〔黄龙滚〕想当初,自离门庭,想当初,自离门庭,到中途,虐妖作症,一路里寒热恹恹,一路里寒热恹恹,误入在阴山鬼径,改变我旧日容颜。赴帝京,因此上,试殿把君惊,将俺来黜落功名,将俺来黜落功名,后宰门损躯殒命。”这段肺腑之言,把《庆丰年五鬼闹钟馗杂剧》里那些未说清楚或相互矛盾的地方,都叙述得天衣无缝了。从戏文来看,有可能与《蓬瀛曲集》[54] 里所收的《嫁妹》是同一个本子,已经在晚清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南戏摇篮的福建,莆仙戏传统剧目中,有一出名为《钟馗斩狐》的小戏。剧情说,狐狸神通广大,欲偷杨贵妃西番所供香囊,遣小鬼去窃。唐王排宴与贵妃饮,舞象作乐。妃入浴,鬼偷囊;象精化秀士欲戏贵妃。钟馗显圣,吃小鬼,拘象精。皇夜梦钟馗斩狐逐鬼,追赠状元,饬给神像,起盖庙宇,春秋二祭。[55] 编剧者将当地源远流长的狐狸信仰,注入了传统的钟馗传说之中,把自唐以来就有定名、在历代记载中常见的“虚耗”鬼,改变成狐狸精,使其充分地方化了。狐狸在汉魏以前的典籍中,一向是以瑞兽面貌出现的。唐宋以后,狐狸才逐渐具有了妖孽的性格。明清的笔记小说里,狐狸的形象大量出现,而且往往是亦神亦妖的角色。[56] 莆仙戏《钟馗斩狐》形成于何时,不得而知,很有可能就在明清之际。

  保留和演出钟馗戏的,还有京剧、河北梆子、川剧等剧种。近年来,根据著名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的演员生涯而创作和摄制的电影《人鬼情》,再现了钟馗正直而又坎坷的一生,使这个流传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古老传说和“圣鬼”形象,立体地出现在现代观众面前。

  明清之际,相继出现了三部取材自钟馗传说而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是出版于明代的四卷本《钟馗全传》,大陆和台湾都不见有传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有仅存的明刊本。第二部是《斩鬼传》(十回本)。据路工先生考证,本书有五种版本。最早的本子是清康熙庚子年(1720年)经纶堂刻本,题为《平鬼传》四卷十回,原题“樵云山人编”,有黄越序。北京图书馆藏。其他四种版本是:(1)《斩鬼传》,四卷十回,清光绪十二年(1720年)莞尔堂重刻本,书前有“莞尔堂第九才子书”,原题“樵云山人著”,有黄越序。北京图书馆藏;(2)《平鬼传》,清抄本,原题“樵云山人编”,卷端题“第九才子书”,书首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上元黄越、际飞氏序。北京图书馆藏。(3)《钟馗斩鬼传平鬼传合刻本》,台湾1957年印本影翻本。(4)《新编钟馗斩鬼传》,清乾隆(约1740年)抄本,不分卷,上下两册,题“烟霞散人编”,有“翁山逸士”序及作者自序。第三部是《唐钟馗平鬼传》,封面题“乾隆乙巳年春新镌”,“东山云中道人评”,六卷十六回,无序无跋,全书每页十行,行二十四字,最末回有残缺。[57] 这些书版本很多,已有许多学者(如孙楷第、柳存仁、陈监先等)对其作了研究。胡万川教授对钟馗小说与钟馗神话的关系,也作了探讨,多有高论。笔者在此不准备展开讨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立璠]中国的面具文化
下一条: ·[乌丙安]中国山岳的文化模版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
·[金媛]湖南省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刘程杰]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及其道教元素·[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陈泳超]作为文体和话语的民间传说 ·[王尧]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
·[张金金]“无份”与“有份”·[杨晓红]附会与挟君自重:民间传说中的帝王形象存在
·[王焰安]韶关客家民间传说类型概说·[孙英芳]作为生活实践的地方传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