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郑土有]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
  作者:郑土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3 | 点击数:19234
 

  三、节日宗旨不同
  
  作为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载体的盂兰盆会,中日两国虽然均借用道教的“中元节”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同时隆重举办,但各自的宗旨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亦有异,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首先,斋供的主要对象不同。中国盂兰盆会斋供的对象始终以“十方众僧”为主,其次才是先祖与孤魂,其依据是《佛说盂兰盆经》,此经说目连其母生前“罪根深结”,非目连一人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力乃得解脱”,于是遵佛祖释迦牟尼所嘱,具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大德众僧,以祈“现在的父母寿命百岁,无疾,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在天中,福乐无极”。中国自梁武帝以降,凡寺庙举办盂兰盆会,均专供“十方众僧”。唯家祭才享及祖灵,查古籍,自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至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所记盂兰盆会的情况,无不如此。
 日本的盂兰盆会因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表面上仍为佛教仪式而实际上已作为基于日本国固有的信仰的春、秋两次迎送祖灵的仪式来理解,成为日本特有的古代信仰的“祖灵祭”了,与借供奉“十方众僧”以解救亡故父母之苦这个原先的宗旨已大相径庭。因此,其供奉的主要对象早已不是“十方众僧”,而是祖灵和饿鬼。《日本国志》卷三十五“迎奉祖魂”曰:
  每年七月为盂兰盆会,十三夜招魂,家庙安木主树青竹,四隅敷蒲席数重,有以野蔬象牛马者,或编柳为车,削竹为轮,谓幽魂驾而来也。设馔朝夕供之……十五日夜,举幢幡,投之流水。至十六日,饮酒足饭饱啖肉,开宴招友。
  同书“施饿鬼”曰:
  七月十五、十六日,近郊农户各互结伙,敲锣击鼓来往于市中,或有请延者则团聚街程序上唱佛名……僧民于水次竖纸幡具百味,击钢钹讽乞物于檀城,谓之施饿鬼。[12](P164)  
  日本盂兰盆会这种迎送祖灵之风,相沿至今未变。据近人调查,近年关东一带仍以七月十三日为迎祖日,家家挂灯笼,点燃用茅搓成的绳子,上坟堆请祖先回家。有的用茄子、萝卜、土豆做一匹马,让祖先精灵乘上回家过盆节。请回家后,即于佛坛上立祖先牌位、遗像,供奉祖先生前喜欢的水果、点心清酒等,再点上香。十五日为欢送日,有的提灯笼将精灵送回坟地,在坟前焚化灯笼,口中念曰“明年再回家欢度盆节”云云。[13](P228)
  其次,送神方式不同。盂兰盆会结束时均要举行送神仪式,两国的仪式不一样。中国以“灯”送之,谓之“放河灯”。吴自牧《梦梁录》卷四“中元”曰:“僧寺亦于此日建盂兰盆会……后殿赐钱,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曰:“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传地官司赦罪之神,人家多持斋诵经,……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西湖月塔上,河中,谓之‘照冥’。”清雍正《浙江通志》“风俗”曰:“中元俗称鬼节,设素馔以礼其先。里民集浮屠为盂兰盆会,亦有夜放河灯者。”“放河灯”亦有赈济水上孤魂之意,清沈延瑞《东畲杂记》云:“香海寺每中元节作盂兰盆会……又河沿放火灯,以木杆插烛,剪纸作莲花形浮水面,为拯救孤魂之举。”
  日本则以“火”送之,谓之“送火”。《日本风俗》卷七“中元”云:
  十六日晚,临水次燃麻槁送水灵,谓之送火。[2]
  吉野裕子《阴阳五行与日本民俗》“正月与盂兰盆会”亦曰:
  在盂兰盆会的送神之际,像爆竹同样大的火,有在水边焚烧,也有在事先做好的在淌于水面的,大的放河船上,点火燃烧,任其飘流,远离岸边。[1](P118)
  第三,娱神的艺术形式不同。在盂兰盆会期间,要举行丰富多彩的娱神表演活动。中国以戏娱神,以至形成专门的剧种,被称为“目连戏”,演目连入狱救母的故事。此戏自北宋以来即成为盂兰盆会必演剧目。《东京梦华录》“中元节”云:“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演《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至明代,经郑之珍改编为《目连救母戏善戏文》之后,则更为盛行,张岱《陶庵梦忆》“目连戏”所记绍兴中元节“搭一大台,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连》凡三日三夜”即是一例。清张照改编为《劝善金科》,盛行朝野。王端履《重论文斋笔记》卷一记清代浙江箫山县“中元节”云:“吾郡暑月,岁演《目连救母》,跳舞神鬼,穷形尽相,铁岭李西园太守闻而恶之,勒古示通衢,迄今凡六十年,风仍未革。”
  日本虽亦有目连戏,即“能乐”《目连》,据诹访春雄考证,日本“备后东城地区的荒神神乐中保留《目连能乐》,它的产生恐怕也可以近溯至中世”。[10](P48)但由于“能乐”为贵族的一种娱乐,一般不在盂兰盆会期间演出。这期间主要以歌舞和说唱娱神,《日本风俗》卷七记盂兰盆节娱神场面说:
  既望至晦,蹈舞日踊,有歌曰歌头,自十五日至晦日,每夜至索街上悬灯笼数百,儿女玄服靓妆,为队舞蹈达旦谓之踊,有歌以为之节者谓之音头,乐则有三弦,细腰鼓。[2]
  这种以歌舞娱神的习俗,一直持续至今天。据介绍,至今在日本尚存举办“新盆”(新盂兰盆会)的习惯。所谓“新盆”即某人亲属故去后的第一个盂兰盆节。招亡灵回来与家人亲友共享其乐,如屈原《楚辞·招魂》描写的那样。一些农村在这一天,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从广场边走边跳舞,一直至其家,目的是把其家祖先的亡灵请回来祭奠。当地盂兰盆会舞蹈,一直从黄昏跳到黎明,至少持续三夜。所以盂兰盆会舞歌的时间很长。而且“口说”和“冲嘎嘞”两种形式都要演唱,参加者和着歌的节拍跳舞,最后必须以佛教流传下来的“冲嘎嘞”伴唱,结束整个盂兰盆舞蹈。[8](P164)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虹]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下一条: ·[林继富]喜剧传统的地方叙事
   相关链接
·[唐植君]中日民间故事研究交集百年考·中日民间共同纪念大禹 日方人士赞“政治之神”
·中日民间剪纸作品展交流会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