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邓启耀:“漫谈民俗摄影”(访谈精要)
  作者:邓启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10 | 点击数:17096
 

  参加民俗摄影比赛的技巧之三:区别于完全的艺术摄影

  主持人:民俗摄影的艺术要求一般是什么,跟纯粹的拍一张摄影是不是有不同?

  邓启耀:从艺术要求来说,更多是用纪实摄影的要求,所以就要求真实性。我记得有一组照片,拍得很好但是完全是摆拍的,将穿着中国戏剧服装和面具的人有意识的放在一堆废墟里,拍的很好,但是后来也是被淘汰了,因为就是纯粹的艺术摄影,跟即时摄影没有太大的关系。也许可以当做一个实验作品,或者是艺术类作品是没有问题的。

  现场提问:现在很多旅游景点都有民俗的表演,那么这种表演拍下来算不算民俗摄影,算摆拍的还是真实的生活呢?

  邓启耀: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现在民俗面临很尴尬的境地,特别是民俗研究和民俗研究,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算什么呢?这种摆拍算什么?就看我们从什么角度看问题。假设我们想表现一种原汁原味的,它肯定是假的,但是如果看文化怎样变迁的,那这个就是真的。因为我们是在这个时代,在这种场景下拍的东西,他也是那个地方,也许时间、地点、人物都是真的,就像我那次看广东粤北山区的一个节日,瑶族耍歌堂,完全是旅游表演,但是是有根的,不纯粹是艺术创作的,用当地的老歌手,民间的老百姓,节日的一些要素,由老百姓表演,道具和服饰全部是真的,我调查过,原来是要搞三天三夜的,现在压缩了就是两个小时,可以产生视觉效果的。另外还请了歌舞团的人来排练,我也拍了。看到那样的场景,那种制造民俗,甚至是制造伪民俗的场景,比如我看见他比了一个动作,将我差不多弄吐了——他教那些少数民族做一个弓箭步,很尴尬,也许歌舞团做起来很合适,但是农民习惯另外一套,要教他们这个“高大全”的亮相动作很尴尬,他们做的很难过,而且还有一些程式化舞蹈表演动作,他教对歌的人用西方舞蹈动作做一个害羞的动作,你想想那些村姑怎么做?村姑看着他们发楞,不可能做出手一扭头一扭的很优美的表示害羞的姿势。那些程式化的符号,肯定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错误,在于将两种文化符号混在一起,用西方的或者是二手三手的东西,来面对一手的东西,他想用二三手的东西来教,就是说用盗版的东西来教正版的东西,很尴尬。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怎么可能恰当的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用水准很低的东西来教民间水准很高的东西,但是有一种错误,他认为他的才是水准很高的东西,是文化殖民主义的观念,认为是受过歌舞团的训练,脚是直直的站着,平时站都是丁字步,而农民脚是弯的,但是这是不同的体系,因为中国舞蹈,特别是民间舞蹈是往下沉的,芭蕾舞是往上提的,这在舞蹈的语法、语汇上完全不同,如果要校正过来,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做法。

  主持人:如果是这样的场景拍摄下来,也相当于一个纪实摄影?

  邓启耀:记录文化变迁的过程,也许人类学的意义比民俗学的意义还要更强一些。

  前面那些是属于提名奖,下面我们要看获奖的作品。

  服饰类。这是骑楼,这也是都市的情景,但是这个建筑绝对是传统的。

  现场提问:像拍骑楼,是不是有一个人在走或者是一辆车在那里跑拍出来效果更好?

  邓启耀:对。我们拍这些东西,不一定要回避人。这就是抓住了细节,如果没有这两个小孩,这墙就“死”了。

  现场提问:刚才有一幅骑楼的照片,好像开平等地很多,但是都是华侨去了美国,有钱回来盖的。这算不算?

  邓启耀:骑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延伸,是杆栏式建筑的延伸,是热带民族常用的,特征就是下面有很多角,将房子弄在上面,可以通风很凉爽。城市里的骑楼是类似的,但是为了节省地方,在形式上是吸收了杆栏式建筑的特点。

  国内的民俗可以互相融合形成民俗,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也可以形成民俗,而且成了规模,有了一定的规模,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已经成为一个社区,一个地区的有一定的时间延续度,有一定的规模,不是每一家。

  现场提问:但是有一些都没有生命力了?

  邓启耀:是,民俗一些没有生命力,但是消失了并不代表他就没有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南方社区 2006-03-27 20:17:4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吉狄马加荣获“胜象奖”
下一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影片目录(1957-2002年)
   相关链接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张举文 莎伦·谢尔曼 主编:《民俗影视记录手册》
·[林安宁 唐培旭]师公面具艺术拍摄与民俗影像数据库建设探索·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
·[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邀请函
·[鲍江]民族志电影:在学术与艺术之间·民俗摄影要“小”题“大”作
·第四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7)招生简章·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2016)成功举办
·[杭海]中国纹样的西方读解·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录取名单公示
·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民族史诗迈入影像时代的新尝试·[陶立璠]民俗摄影的跨学科检讨
·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招生简章·专家学者为民俗摄影“支招”
·中美高校合作开展民俗影像学研究·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影像作品奖”的通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