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徐晓光]歌唱与纠纷的解决
——黔东南苗族口承习惯法中的诉讼与裁定
  作者:徐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23 | 点击数:12148
 
 
3、双方抗辩以及神判解决
理师让当事人双方当众辨理后,做出错在原告方的裁定,原告一方不服理师的裁定,要求通过神判来解决,以证明自己拥有土地所有权。
原告道:“……我烧粥必烫,你捞必断手。”
被告道:“你烧白费劲,我捞手凉爽。田归原主,猪还故厩。”
双方在理师的主持下进行了捞汤神判。并约定在第二天早晨来验看神判的结果。理师唱道:
 
 “明早天亮,旭日东升,请六寨老,请五大人,众多前辈,全都来看,看是那方赢,看是那方输,各做各当,自作自受。”[4]
 
(三)刑事纠纷的裁定
在和谐的苗族村落社会,过去和现在刑事案件的发案率虽然极低,但斗殴、伤害、抢劫、偷盗等刑事案件仍时有发生。所以,苗族的刑事诉讼程序与神判过程在黄平理词的《油汤理词》、《汤粑理词》、《烧汤理词》等中反映得非常详细和具体。这些理词都是在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形成,并以口述形式流传下来的。
苗族理师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在保证村落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下,希望事件能平稳解决。如《烧汤理词》说:“有力去做活,有智做生意。力大莫相斗,明智不相争。各做各的事,各吃各的饭。你退三丈,我退三丈。莫以角相斗,不用头相碰。两公牛相斗,总有一头跑。并非力不足,只因一处吃草。”在刑事案件出现后,在理师的劝导下,双方都请有中人作为调解员,中人一般对双方好言相劝,说明利害,目的是息事宁人,所以不会遭到当事人的怨恨,理师不愿意在未经过调停的情况下做出裁决。即所谓“不愿讲纠纷理,但愿双方息事,评纠纷不会恨中人,断祸事将会恨理师”。说明理师虽可以裁决刑事案件,但裁决的结果只能是一方赢,另一方输,而输的一方很可能认为理师裁定不公而怨恨理师,所以理师对这类案件往往也运用调解手段来达到“双方息事”,避免仇恨。这类案件的解决过程要用很长的时间,拿出很多个解决方案,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以求最佳的纠纷处理效果。刑事调停的原则一是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二是必须合于苗族习惯法原则和诉讼习惯;三是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可以请高一级(一个地方)理师进行裁决,不服理师裁决,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理师就要通过神判来解决,所以理师的裁定也包括对某些案件是否通过神判解决的“最终裁定”。在苗族村落社会讲究和谐的人际关系,都不愿意把事情闹到非用神判解决不可的程度,所谓“铸锅为蒸食物,不是煮粽断纠纷”。
《汤粑理词》叙述的是一起盗窃案:起诉的案由是:
 
“恨那好吃懒做,憎那白吃空喝,偷我十两链,盗我百缎裙,只好进入牯牛屋寻求高师,为我作主,为我判断”。
 
诉状的正文是:
 
“狗咬外人不咬主人,人防生人不防熟人,见近不见远,见人不见心。画眉嘴巴,狐狸心肝,我拿他当好人,他把我当傻瓜,白天探我门,夜常转我屋,骗我儿外出,暗地进我家,翻我橱柜,撬我箱子,偷我首饰,盗我衣裙,自知齿有虫,明知手赃屎,害怕抄家,疏散赃物,外逃七天,七夜方回。”
 
证据是:
 
我请寨老,我求兄弟,帮我家进门搜家,为我进屋查赃,人人都在家,只差他一人,不是他偷,又是谁盗?
 
原告认为被告有犯罪事实,所以请求判官依法裁断。于是他说:
 
 “寨老皆齐,理师也到,理师依理讲,寨老洗耳听,是直是曲,定自有理断”。
 
被告也进行辩护:
 
“我关门家中坐。他闯门来寻衅。白粉抹他脸,黑烟涂我面。帝王名难得,盗贼名难背。蛇咬药可医,人咬理难治。你诬我偷银,我要你洗净。砍伐树倒地,我要你接活。不由你道黄就黄,不依你说黑就黑”。“是谁告诉你,叫他来对嘴”。
 
如果拿不出证据就是诬告。所以被告又说:
 
“见我笨可欺,见我软好吃;神灵各看见,理师各知道;神灵不怕凶恶,理师不欺善民;给我作主,帮我作证”。
 
理师听完双方一诉一辩后,进行调解,唱道:
 
“因为鬼临门,因为祸到家,不断怕引起是非,不断怕带来人命,才来挑水扑灭火”。“是金是铜,我心中有数。两家烧汤户,两位当事人。各想各的心,各思各的意。是直或是曲,是善或是恶?你俩在明处,我们在暗处,切莫相躲藏,脱裤子遮脸,牯子牛相碰,总有一头输。会水死于水,玩火绝自焚。莫聪明一世,莫糊涂一时。走路看前头,临崖即止步。思前想后,有错认错。互相忍让,和睦相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肖发荣]“产翁制”与早期社会组织演变
下一条: ·[朱和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现代建构
   相关链接
·[张丽]“合欢枝”:竹枝词生成、演进、流布中的两体文学特质·[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
·[张士闪]礼俗之间:黔东南光绪十四年《瑶白婚俗改革碑》解读·[刘晓春]当代民族景观的“视觉性”生产
·[王丹]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梁昭]汉、壮文化的交融与疏离:“歌圩”命名再思考
·古老民歌唱响新时代·[万建中]西部民族歌唱传统的分类何以可能
·[姚慧]德德玛──国家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歌唱家①·[施爱东]荷马不是一个人在歌唱
·[陆晓芹]作为治理方式的民间歌唱·[宣炳善]黔东南州苗族鼓藏祭祖与先秦中原尸礼祭祖对比研究
·[雷秀武]试论黔东南苗族图腾问题·[王宪昭]感触心与境的和谐——黔东南侗乡田野调查记
·昨天的歌谣依然传唱·书法,让文字歌唱的艺术
·歌唱与民众:《读书》座谈·[康保成]“务头”新说
·苗乡侗寨情 多彩贵州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