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安尼基·卡尔沃拉-波瑞贞霍]民间讲述者
  作者:[芬兰]安尼基·卡尔沃拉-波瑞贞霍   译者:孟慧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1 | 点击数:11895
 
(4)讲述民俗是叙事的一个传统形式,长时间的重复是其性质的一部分。民间故事不同于日复一日的唠叨,除非能够进入规则的使用而流行,否则即讲即忘。
研究者通过不断观察能够发现那些被调查对象所偏爱的故事。当讲述者一字一句地重复他活跃的库存里面的地方传说,以至连续讲述两三个夏天,可能只有极少的不同,他是否只是机械地讲述,还是每次都不断地从内容、结构、体裁和表演技术因素上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再创造?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回答可能是两者都是。劳里·航柯说它们是“创造的作品”(注:Honko1980a,31;Kertomusperinteen tutkimustavat ja niiden tulevaisuus.Kalevalaseuran vuosikirja60.Helsinki),而Albert B.Lord认为,讲述者同时是传统的承担者,一个创造诗人,表演者,编辑者和阐释者。(注:Lord1964,13;The Singer of Tales.Cambridge,Massaschusetts.)Mihdy Hoppál认为创造性对记忆是一种帮助。他研究了一些规则,用来表述叙述者记忆中的故事及与其相关的原文信息——故事一般由此构造——之间的联系。Hoppál认为一个故事的再搜集,和它的产生一样,有四套规则:①制约原文结构的语言规则;②记忆的宏观规则,这种记忆用于分析和组织相关信息成分,形成宏观结构,这个结构里包括故事的主要事件;③故事的讲述规则,这些规则与故事的一般结构相联系;④用于特殊类型的规则,如创造一个传说或民谣必须遵循既定的体裁设计和艺术技巧。(注:Hoppál1980,295-297;Folk Narrative and Memory Processes.Folklore on two Continents.Bloomington.)记忆不是机械的,它由理性和记忆者的学识同时合成。“很明显,一个故事的回忆不是简单地再造;相反,它涉及讲述者的深思熟虑和各种观察。”(注:Hoppál1980,297;Folk Narrative and Memory Processes.Folklore on two Continents.Bloomington.)
我们不只是要解决讲述者的回忆技巧方面的不同,还要探讨特别类型之间的不同:一个冗长的、复杂的故事在讲述过程里极可能经过再创造,而那些篇幅短的、结构简单的、与地方事件有明确关联的地方传说,在重复讲述中经由故事家的头脑处理可能更加具体化。他不是机械回忆,而是把它融入到故事最终的形式。每次讲述时,某些讲述者总是利用一些精确又相同的词汇来讲解他们的故事。与此同时一些其它的东西被不断调适,使得它们能够适应某些评论取向,从而构成新的解释——这些完全取决于每个讲述者。
(5)对所讲的东西,讲述者并不使用同样的模式。人们会发现有很多的不同表现在下面各个方面:讲述者的个人特点,他们展示的表演技巧,他们储存的作品,他们与听众之间的互动等等。所以说,不去参照各类学者们所描述的各种情况来总结讲述者的特点,是不可能的。讲述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他们所展现的民俗传统内容和形式,不仅种类不同,还有类型的不同,这些使得学者能够发现认识和研究他们的途径。
讲述者的类型很多,这里只讨论其中的一小部分。C.V.Sydow1932年曾经划分了两个类型,活跃的和消极的,前者以活态保持传统,通过它们表达自己的感情;后者虽然熟悉传统,能够回忆其中的许多东西,但并不积极使用它们。(注:Sydow1948,13-15;Selected Papers on Folklore.Copenhagen)Lehtipuro强调民间故事讲述活动,不只是一种把讲述者置于技巧中的美学沟通的形式,它也是个人认知文化能力的一部分。这两类人——活跃的和消极的——在传统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类人之间有着持续不断的互动。(注:Lehtipuro1981,99;Kommentar.Gun Herranen (ed.)Folkloristikens aktuella paradigm.NIF Publication No.10.Abo.)消极的传承者审视着讲述者表述的传统是否正确,“他们的评判讲述,代表公众的立场,代表承认和理解那些东西的人,这对发挥作用的积极传承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注:Hautala1957,105;Kansanrunoustieteen "kansa".Johdatus kansanrunoustieteen peruskasitteisiin I.Forssa.)
这两类人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由于受条件的制约,积极的讲述者可能变成消极的传承人。这种情况今天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他们只想听,没有人能改变他们。随着讲述者在民俗社会里年龄的增长和出现的各种变化,他们失去了作为讲述者的机会。同样,消极传承者在某些情况下也能成为积极的讲述者。
V.Sydow的分类引发了许多方面的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民间社会迫使一个人成为消极者,为什么否定他的讲述者身份?说明这类问题常常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解释总是涉及讲述者自己的家庭情况,但这还需要证明。
关于讲述者的分类还有其他方法,如:有意识的讲述者和任意的或消极的传承人,或传承者中的表演艺术家、诗人、即兴讲演者。这些划分对Sydow的分类并未增加任何新意。
Anna-leena Siikala从讲述者的个性基础提出的分类很有意义,这个分类是她在1968-1969的Kauhaioki考察、搜集时提出的。她选择了故事储量丰富的11位讲述者——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名——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各自的材料她得出划分结果,认为有同样传统背景的所有讲述者,相同之处在于他们自信;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与同龄的农民相比,只是偶尔有些出格。Siikala把她的讲述者分成5类,每一类都有特别的传承倾向、在传统关系中的自我地位、讲述的积极性、叙事的掌握和讲述准备。这些类别如下:
①对传统态度比较冷漠的积极讲述者
②倾向于传统的具体条件下的讲述者
③对传统感兴趣的消极讲述者
④对传统感兴趣的积极讲述者
⑤对传统冷漠的消极讲述者(注:Siikala1980,87-91;Perinneorientaatio ja kertojan persoonallisuus.Kalevalaseuran vuosikirja 60.Helsinki)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柯克]神话与民间故事
下一条: ·[德]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
·[郎丽娜 罗康艳]“非遗”语境下隆里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