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中国端午表达
  作者:记者 曹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1 | 点击数:14391
 

      ■ 传统端午现场

      西塞神舟会 40天演绎中国绝无仅有的大端午

      “2500多年前的农历初五午,雨还在下个不停,为了逃避战乱,人们已经走了一夜,疲惫不堪,坐在一起,想起前途未卜。这时,雨突然停了,天空变得亮堂起来。其中的长者看到阳光高照,振臂高呼:‘快!端出午餐,我们来一起庆贺。’人群中有一个人说:‘我没带粮食,就端来太阳和大家一起享用吧!’后来,人们就把五月初五端出来的午餐,叫做‘端午’,也叫做‘端阳’、‘瑞阳’等。”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政府宣传处皮咏龙先讲了一个关于端午的故事。

      传说讲的就是西塞山脚下的道士洑古镇,多年研究端午西塞神舟会的皮咏龙介绍,“我们过的是大端午,从农历四月初八扎制神舟开始,经过神舟点光、拜斗、巡游、蜡祀等诸多仪节后,到五月十八送神舟登江,整个活动都是围绕这艘龙形神舟来进行,和一般的龙舟竞赛不一样,我们的龙舟是道具。这在中国端午节习俗中是绝无仅有的。”

      道士洑的民间智慧

      皮咏龙说,西塞山的古人选在农历五月十八送神舟,也蕴含了丰厚的智慧。道士洑民间盛传:十八日神舟出宫天要下阵雨,午时神舟下水后天放晴,意为龙舟下水昭告风调雨顺,如果这日没雨,则此年定是灾年。

      参加数次神舟会后的人们会发现,当天天气真如道士洑民间盛传的那样。这也不奇怪,这其实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现象。根据古代的历法推断,道士洑地区的大端午习俗正好符合夏至节。民俗研究者王昕说,“农历五月也被称为‘恶月’,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一般认为夏至阳气达到极盛,阴气开始回升,阴气生而阳气始衰。古代在阴阳不调的节气经常举行各种驱邪和祭祀活动,以祈求阴阳调和。”过去楚地也有过大端午的习俗,但大多已经名存实亡,唯独道士洑民间在夏至节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的习俗被保留下来。

      “群众基础太厚”

      皮咏龙相信即使是在工业化夹击的现代,西塞神舟会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味道。“历时40天的西塞神舟会,最精彩的莫过于农历五月十八的送神舟登江仪式。这一天,万人空巷,观者如潮,七乡八邻的人们蜂拥前来一睹神舟的风采,更重要的是来祭拜神舟,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道士洑镇是黄石历史最久的古镇,也是个重要的古战场,所以端午节更多的是用于祈福。

      皮咏龙说,历史上本来有制作储存神舟的神龙宫,在“文革”的时候被破坏。“但是群众基础太厚,(上世纪)80年代又恢复了。”当时村里面有一个仓库,暂时作为场地,最近花了5万元,在仓库的基础上重建了“神龙宫”。

      对于生活在西塞山的皮咏龙来看,神舟会“现在有五六万人参加,非常有趣,是原生态的,不用担心安全,群众需要这种文化,以前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比春节还要热闹。”据介绍,本来西塞神舟会期间,还有各种活动,例如“牡丹花会”、“龙灯会”、“赛诗会”,据说赛诗会的传统就来自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现在,一些传统已经断裂,但是龙舟会保留了下来,在西塞山当地,民间有个筹办组,神舟会有条不紊地推进。到了农历五月十八那天,节日将到达最高潮,长江中游很多居民都慕名而来,“还有国外游客,”皮咏龙记得,韩国江原道的人也来考察过。但是这一切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关系。

      “上面不干涉是最好的保护”

      西塞神舟会与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一同组成“中国端午节”,在去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报道称,三省四地还将联合组织保护和宣传活动,黄石市也将对道士泭村及西塞山地区进行文化修复、保护和建设,以充分保护、挖掘、运用和传播“西塞神舟会”这一传统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咏龙觉得,“说保护,大多都是口头上的,领导是口头上的,下面的人也是口头上的。但是上面不干涉,也许就是最好的保护。毕竟这项活动的群众基础很好。但现实问题也不少,例如神舟制作的传承人很尴尬,要出去务农务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新京报》2010年06月09日 D02-D03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端午文化的近邻演变 邻国怎么过端午节
下一条: ·叶片包裹南北味觉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