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中国盘古王文化高峰论坛举行
  作者:刘晓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23 | 点击数:14326
 

  关于盘古神话与中国思想问题

  高有鹏(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盘古神话的原始内容是开天辟地、生成万物;以祭祀与传说为主体,盘古文化在各地形成不同的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共同构成具有独特价值意义的中国思想。不断增强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是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是守护民族记忆,包括盘古神话等民族祖先文化认同的不断强化。

  开天辟地、生成万物的故事主体被反复讲述,是民族认同与文化选择的基本内容;祖先神与英雄神的合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认同意义,以此形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祖先神谱系的重要开端,引发出女娲造人、伏羲教人渔猎和神农、炎黄,直到大禹治水等不同阶段。

  不同地区的习俗,其实就是不同群体的记忆表达方式;文化个性的表现体现出不同区域的文化思想。我们应该正视盘古神话在宗族文化生活中的祖先神崇拜意义;祖先崇拜与文化诉求的关系非常紧密──超越自我与守护传统在中国思想中是可以并存、相互促进而健康发展的。

  盘古神话的哲学化、历史化、世俗化、宗教化、文学化(艺术化)的意义具有不同的解释方式,构成各显特色的神话语域。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化表达方式,多元共存,才能使盘古神话的文化生态保持健康发展。不应该随便提出把文化做大做强,而应该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个性。

 

  文化圈与核心群:中国盘古信仰分布

  曾祥委(深圳市委党校宝安分校教授)

  在中国境内,盘古神话在汉、瑶、苗、畲、壮、侗、布依、土家、彝、毛南、傈僳、仡佬等许多民族中流传,可以将中华文化圈视为盘古文化圈。

  盘古瑶中,不但有最为丰富、完备的盘古神话故事、歌谣,有经文和庙祀,以盘古为祖先,有专门的节日──盘王节,有一整套专门的崇拜仪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崇拜盘古,而且盘古信仰与其生活方式有着深层的联结:瑶人宣称,“先有瑶后有朝”,天地万物都是他们的祖先盘古开辟、创造,因此他们的足迹不受限制,可以居住天下青山。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是瑶族迁徙生活方式的合法性依据和权利宣言。他们不是因为传奇而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使用着盘古神话。

  在排瑶中,到处都有尊奉“开天立地盘古大王”的庙。例如连南八排的十余个庙。排瑶古籍和口传中,都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在过山瑶中,虽然庙很少,但是大量的《过山榜》中都记载着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尽管也有少数同名叠合的现象,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盘古和盘瓠是分别清楚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册收集的粤、桂、湘三省瑶、畲两族89份榜文、卷牒中,有31份同时出现了“盘古”和“盘瓠”,还有3份只出现“盘古”.大部分榜文中,记载着盘古开天地、伏羲或女娲兄妹洪水后再生人类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排瑶还是过山瑶,都将盘古作为祖先来崇拜。

 

  盘古神话的源流

  刘宗迪(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

  神话在最初大多都与宗教、祭祀、仪式等文化表现形式有关,并因这些与之息息相关的文化形式而获得意义、相与流传,但由于岁月久远,华夏古典神话流传至今,大多只有文献留存,与之相关的宗教、祭祀和仪式等早已风流云散。因此,对于这些神话的原初的文化意义我们已经难得其详。

  与中原诸神如伏羲、女娲、共工、鲧、黄帝、尧、舜、禹、西王母等相比,盘古却幸运得多。由于南方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尽管历经沧桑巨变,在南方少数民族的很多地方,关于盘古的信仰、祭祀、节庆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仍活生生地流传于民间,这就有助于当代学者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结合对各地盘古信仰、仪式和神话的文化遗存的实地考察,对其存在形态、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做出全面而透彻的描述和分析,这种实证性研究也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盘古神话的历史文化渊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0-10-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首届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灾后重建研讨会召开
下一条: ·中国民协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