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一批大型文化研究课题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作者:黄宝生 李松 舒大刚 郑杰文 邴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07 | 点击数:12047
 

 

我国地方史研究的鸿篇巨著
——《东北古代方国属国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邴正

 

  东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指称的地域随不同历史时代的变迁而时有消长。张博泉先生认为,“早在周时把‘肃慎、燕亳’视为周之‘北土’”,“战国开始在东北设郡县,此后将东北地区称为‘东域’”。历史上的东北概念,大体是指大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现代的东北概念主要是行政区划概念,大体包括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有时也根据行政区划沿革,把曾属于东北行政区划管辖的内蒙古东部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即“东四盟”)列入东北的范围。

  《东北古代方国属国史》主要记述从先秦至清入关统一中国之前,在历史上的东北地区建立的方国属国。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历史的一大独特魅力在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格局。自古至今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多区域、多源流不断交汇融合,千流归海,终成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独特画卷。在这一进程中,历史意义上的东北各古代民族此起彼伏,前消后继,先后建立了箕子朝鲜、孤竹、令支、屠何、夫余、高句丽、前燕、后燕、北燕、渤海、辽、东丹、金、东夏、蒙古、北元、后金等16个地方政权。除中原地区外,东北各古代民族及其建立的地方政权,与西北、西南等其他地方相比,最为独特与壮观。这正如张博泉先生指出的,“东北古史在我国古史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东方古代方国属国的发生、发展历史,对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东北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东北民族及其建立的地方政权曾先后6次南下中原,影响控制中国社会长达1300多年,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第二,东北诸方国属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色和规律,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与文化的内涵,东北的方国属国从殷商至西周就开始形成,直至清入关统一中国,此起彼伏,首尾衔接,在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

  第三,在东北兴起的十几个方国属国,此前已有一定的研究,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有些东北古代的方国属国得到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被列为专史,如

  《辽史》、《金史》等。在已有的代表性著作中,如佟冬先生主编的《中国东北史》,也有较综合的研究。但是,把这些方国属国分别立专史,全面系统的进行研究,则属填补空白之作。东北方国属国史研究在继二十四史之后,形成东北十六史,这将是我国地方史研究中的第一部

  鸿篇巨著,不但会全面推进东北史的研究,而且必将大大推进我国地方史的研究,深化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第四,中国东北古代方国属国史研究对于深化中国与东北亚诸国的关系研究,对于建设和巩固东北边疆,发展与东北亚各国间的友好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0-07-07 03:43: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座谈:世界文明对话日:来自中国的声音
下一条: ·冯天瑜 余来明:历史文化语义学:从概念史到文化史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雨婷]锦绣鞠艺·[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
·[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
·[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范长风]医患之间的共情与病痛叙事·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
·[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南京:让传统文化“携手”现代科技
·[柯雨昕]旅游背景下村庄文化变迁·“为多彩 添华彩”系列非遗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