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寻访门匾人家:古朴的门匾会消失吗?
  作者:姚忆江 文/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4 | 点击数:11031
 

  门匾呼唤溯源追宗  

  其实这种民居姓氏门匾形式,从赣南的客家门匾可以看到渊源。  

  客家门匾本是汉魏时期门阀制度的产物,却被“衣冠南渡”的客家人作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客家门匾。  

  客家人重视谱牒的撰修,不论生活如何坎坷,历经磨难,多次迁徙,颠沛流离,客家人都会口头流传或后人补纂,把本家族氏的源流记录保存下来,民居门匾就是一种表现形式。这种门匾民居在赣南上犹县广为存在。  

  门匾是崇祖意识的产物。作为分支别居的异乡人,在他们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祖居地以后,不免感到空虚和孤独。这时,门匾又起着激唤崇祖意识的作用,使分支别居的异乡人感到自己的亲人就在身边,脚底下的这块新居地就是祖居地。同时,人们通过门匾来取得同宗群体的归属感,并提高分支别居者的社会地位。  

  过去,门匾曾像一根红线,把同宗同谱人的思想感情连接在一起,不管分居多远,他们总是心心相印;也不管是否相识,只要看见门匾并能道出点“本家”的世系源流来,就会受到东道主的热情款待,胜若久久出门在外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民居姓氏门匾文化遗传与应用至今,研究者普遍认为是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标本,在平常百姓眼中是一种对祖先精神与理念的传承。  

  鄂南的通山县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客家所在地,但根据其特有的地理状况,客家后裔北迁幕阜山区,或本来就是初始南迁客家人的一个分支,继承或形成客家题写门匾的居住习俗则确实是可能的,因通山县民居门匾所表现出的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的特征,与客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但在目前通山县的史书中,无法确定客家门匾习俗在当地是何时形成和传承的。  

  位于鄂南山区的通山县,保持有如此丰富的门匾习俗,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复合、多元的,通山县民居门匾习俗说明了我国迁徙人口普遍对祖居地的崇念文化,这种习俗当今甚至可以在海外华人居住区普遍存在。  

  通山县周围,有通城、崇阳及黄石市的阳新等县,但为何仅有通山县有如此丰富的客家门匾习俗,除地域封闭、社会经济演变滞后外,则的确是一个不解之谜,这也是我们感兴趣的事。

  

  古朴的门匾会消失吗  

  寻访门匾,做一次文化巡行,先人对我们的馈赠是十分丰厚的。  

  门匾,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门。打开这扇大门,迈进历史文化殿堂,就会令人惊喜地发现,凝聚亲和,导向归一,这是门匾题字最有价值的社会历史效应。  

  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劲的凝聚力量与亲和力量。有史以来,由民族整体对个体成员的感召力、个体成员之间的亲附力以及个体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汇聚成一股强劲的合力,维系并推动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这股合力,犹如一条滔滔不息的长河。而门匾所表现的融洽、和谐、祥和的家风和门风,正是一个具体的写照,这是我们论定门匾的价值力量和社会效应所在。  

  许多门匾是显示其家族品格高尚、门风淳朴、艰苦创业,用于垂训后人的,门匾的这种意义在各个姓氏中都得到了普遍重视,它在造就一代又一代人的优秀品德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门匾这种积极作用加以利用,纳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意义深远。 

  但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许多带着文化烙印的历史习俗,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时间长河中逐渐消失的。通山作为非客家居住区,其姓氏门匾习俗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目前许多旧房改造中,忽视了门匾文化的保存与移植。通过笔者这几年的拍摄观察,姓氏门匾习俗在通山呈减少的态势,许多年轻人已不知门匾题字的含义或门匾习俗本身的意义了。发现某些农村在旧房改造过程中,不少农民住进了簇新的砖房,用上了卫生间、自来水,却没有把千年传承的门匾文化带过来,门额上空荡荡的,了无内容。  

  或许这些农民觉得新楼房太现代、太漂亮,再在门额上题门匾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故放弃了这一传统文化。一种相对静止的传统文化,与充满新鲜感和活力的现代文化接触,往往挡不住诱惑而摒弃自身。  

  门匾文化是祖先留下的不可复制的宝贵文化财富,若以放弃历史文化,甚至是文物意义的文化精粹,来获取新文明、新景观,我以为有失智慧。现代文明的传播是必然趋势,但继承、光大传统文化精粹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让住上现代楼房的农民,仍旧在新家的门额上构建门匾文化,只不过在材料选择上、表现形式上与时俱进,更现代一点,有什么不可以呢?  

  用历史的眼光看,宅院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幕幕兴衰消长的悲喜剧,使人生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如果能够汲取这些古朴民风的优点,推陈出新,在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上,求得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谐发展,却是我们应当努力做到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6-03

上一条: ·岭南记忆:岭南古舞,复活的化石
下一条: ·擦擦──璀璨藏文化的缩影
   相关链接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李向振]公共事件中的村落政治及其实践逻辑
·[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郭炳亮]中国村落防御史论纲·[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张磊]村落公共性再生产中的知识权力机制
·[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于学斌]以乡愁文化为基调的村落景观再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