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李辉 徐杰舜]遗传结构与分子人类学
——复旦大学李辉博士访谈录
  作者:李辉 徐杰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5 | 点击数:16084
 
徐:实际上从构建上讲你做得比较规范,加上你的方法,正因为你起点高,视野开阔,又做了大量的样本,这样澳泰族群的遗传结构,才能够做得这么清楚。
李:首先,关于澳泰族群的起源问题,很多人认为可能在江浙一带,因为那里比较发达。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群体是从南往北迁的。起源地,我现在发现肯定在北部湾,在这里形成。分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起源以后,沿着越南和广东的海岸线展开,向东由台湾陆桥进到台湾。这个时期是旧石器时代,2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1万年以后有一次新石器时代的扩张,就是从广东福建角落扩张开来,大概在8000年和1万年之间。这段时间里,由于新石器的发生,扩张就达到江浙,然后到台湾,形成壮泰族群。我们在讲到第一次起源的时候,黎族其实就是最古老的,这是最重要的。第三次就是流散。东面的几个族群,闽越和东瓯,在汉族南下的压力下,开始离开海岸向西南进发,包括壮泰,从中国的南方去到东南亚。这个是2000年前的事,他们的发展路线是比较清晰的。
徐:我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壮泰,拿壮族来讲,他是北壮和南壮,这个问题,能不能稍微讲一下。
李:是这样的。壮族的遗传结构里面,有两块,二源性。百越族群形成之初,壮族就开始形成,在北部湾一带繁衍。慢慢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就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在靠近内陆的地方,广西北部,往内陆方向发展,形成了骆越。另一部分在沿海,当时北部湾可能是很温暖的陆地,是一个小海湾。这两部分长期地理分隔就发生了一些不同的变化,就好像百越的一些特殊的类型形成了,O1型就是在沿海群体中发生的,后来大部分都保留在沿海族群中。在山区群体中,形成了壮族最基本的成分,大部分是这一期形成的。这部分没有带澳泰系统的特征。里面那些特征的东西,是后来从侗水(就是最早的南越部分)分化出来的。西瓯过去的这部分,融化到了骆越中间,混合以后才形成了特征群。所以南壮和北壮的区别就在这里。北壮没有融化西瓯的东西,南壮是骆越和西瓯混合起来的。所以这样形成了南壮和北壮的差异。
徐:实际上就是讲出了壮族的来源。南壮更有原来西瓯的文化,北壮就完全是骆越。壮族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现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包括瑶族,他们本身内部的结构都是挺复杂的。传统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就研究他们的外貌,他们的来源,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经济文化,没有深入进去研究他们的组成。我们就觉得要深入去,这样才能更好地跟遗传结构相结合。
另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最近刚从台湾回来。这几年前前后后我一共去过4次台湾,在对高山族的研究中,台湾强调他们是南岛、南岛文化,所以每年台东都有南岛文化节,从你昨天讲的情况,并不完全是。从DNA的检测来看,他实际上和百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谈一谈看法。
李:从我们的遗传学角度讲,南岛和百越分不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我把他们统称澳泰族群。澳泰族群就包括南岛和百越。实际上这两样不一定有科学上的根据,只是文化上的界定。就像我们看待大陆的百越,看到里面分为外围的侗泰和核心侗泰,外围侗泰有黎族和仡佬,但黎族和仡佬接近吗?他们不接近,差别很大,都在外围。像南岛,恐怕也在澳泰的外围。也是分为外围澳泰和核心澳泰,核心澳泰是大陆的百越。南岛和台湾有没有关系呢?恐怕也不见得有,从遗传学上看不到。所以我是觉得可能整个澳泰族群这样蔓延开来,当时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语言,都是同类的,类型上都是一样的。后来,大陆的澳泰族群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语言变化,风俗变化,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变化了。现在看上去他们跟外围的南岛都不一样了,但实际上从发生关系上来讲不是这样的。
徐:实际上就是说台湾高山族绝对属于百越系统,南岛属于外围的百越,核心部分是在大陆。
李:所以他保留着最古老的形态。我们在台湾,已经作过非常多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样本,实际上目前做出来的研究结果已经非常明确了。
徐:好吧!我还想听你谈一谈分子人类学对人类学研究的影响问题。
李:分子人类学的出现,在学科发展中就好像C14C14测年代的方法一出来,就把考古学推动了很多。我希望分子人类学方法的出现,可以把人类学大大的推动一步。
徐:你做人类学做到这样的状况,做得这样好,有什么体会吗?
李:体会倒很难讲,因为我做人类学出自于原初的科学探索的求知欲,还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说到体会就是高兴,非常高兴,非常欣喜,每发现一个东西,每解决一个问题,每画出一条线,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满足!包括我博士论文写出来,把澳泰的结构一点一点描绘清楚,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非常非常艰辛,但是非常快乐。我原来研究人类学觉得好玩,有兴趣。做到现在这个地步,特别是我在哲学、社会学、遗传学方面都有探索,觉得人类学太重要了,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发展好了之后,其他学科才慢慢在人类学上构建起来。人类学是其他很多学科的基础。以后人类怎么发展进化,人类的出路在哪里,都要靠人类学。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人类学研究的责任实在太重大了。
 
【录音整理 覃振东】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
收入荣仕星 徐杰舜编:《人类学世纪真言》,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金力 徐杰舜]把基因分析引进人类学
下一条: ·[王庆仁 徐杰舜]人类学与国学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