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但祈蒲酒话端午(组图)
  作者:朱樵   摄影/图:袁培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0 | 点击数:24280
 

  1959年初春,嘉兴市南湖乡马家浜自然村首先发现了马家浜遗址,成为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嘉兴也因此成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而从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炭化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

  嘉兴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在嘉兴东南的大桥乡附近原有胥山,山高约二十米,周边山地约有九十亩。相传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在此练兵,故得名胥山。胥山旧有伍子胥的墓、祠,有磨剑石,有凝望水溪的石龟。而在嘉兴市郊洪合至今仍留有北为吴国南为越国的国界桥。因此,嘉兴也可以说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太平御览》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按地支推算,午是五的顺号,古代午与五既音同又通用,故端午也就是端五。

  民俗所谓“四时八节”,端午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八节”之一。每到端午这一天,各地有划龙舟、吃粽子等重大活动。中国人都知道,这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屈原。而我们嘉兴一带和端午则有着更加深远的渊源。

  南湖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所谓“龙舟”,实为装饰成龙形的船只,它“龙头”高昂,“龙尾”翘起,船体上画有龙的鳞甲,并涂上各种色彩。嘉兴的南湖龙舟竞渡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它不是源于战国的屈原,而是为了纪念春秋吴国的伍子胥,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达到鼎盛。《秀水县志》、《烟雨楼史话》、《古禾杂识》中记载了当时南湖龙舟竞渡的盛况:每年端午节,嘉兴百姓抬着龙头祭庙后,挂灯下水,再是龙头点睛。然后一声炮响,群龙飞驰、百舸争流,舟中搭起彩棚,前后彩旗飘舞、锣鼓喧天,每条船两侧坐着二十条壮汉,手持大木桨,勇悍威武。河边观者如云,万人喝彩,气氛热烈,如痴如醉。除了在烟雨楼上观看的达官贵人外,龙舟竞渡的沿岸,常搭起许多凉棚观看,或驾舟隔湖眺望,“放鹤洲移隔岸帆,卷帘俯瞰龙舟出”。还有人设了酒席,坐在那儿边吃边看。龙舟过时,便燃放鞭炮,这时龙舟又会起劲地表演一番。清代著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其盛况后,分别赋《烟雨楼观竞渡诗》、《五日南湖观竞渡诗》。

  伍子胥原是楚国大臣伍奢的儿子,因为父兄遭楚平王杀害而逃到吴国。伍子胥刚从楚奔吴时,吴还是个僻处东南一隅的小国,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公元前514年造起了著名的阖闾大城,奠定了吴国强盛的基础。后来,伍子胥又辅佐夫差实现了争雄东南、称霸中原的伟业。这样一个有功之臣,就因为敢于提出不同政见,加上佞臣的谗言,失去了吴王夫差的欢心,最后竟派人送“属镂”之剑,命他“自裁”。伍子胥临死前吩咐侍从,说我死之后,务必要挖出我的眼珠,挂在吴城东门,我将看越寇入城灭吴!这些话传到夫差耳中,夫差不禁大怒,令人将伍子胥尸体抛入江中。对于这一段故事,司马迁也在他的《史记》中作了详细记述,并说“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在嘉兴东南的大桥乡(现大桥镇)附近原有胥山,山高约二十米,周边山地约有九十亩。相传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在此练兵,故得名胥山。胥山旧有伍子胥的墓、祠,有磨剑石,有凝望水溪的石龟。1937年初,考古学家张凤到胥山考古,发现吴越春秋时期的陶器数件,并有镌刻“山海”两字的宋元古砖。明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十五日,朝鲜官员崔溥游历大运河途经嘉兴时曾作诗《过秀州西水驿》:“南北东西予岂孢,中原风景肯虚抛。岳王庙前云烟和,伍相祠后草木交。一望青天涵水面,五更明月挂松梢。今朝又过嘉兴府,人自繁华竹自苞。”从崔溥的《漂海录》关于嘉兴一节的描写,可以推断当时的伍相祠就在三塔湾至西水驿一带。

  据说,伍子胥被抛尸入江后阴魂不散,“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子胥恚恨,驱水为涛。”“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见《吴越春秋》、《越绝书》、《论衡》等)从此,伍子胥被吴越民间当成了潮神、涛神、江神。吴越故地每到端午也就有了龙舟竞渡、“迎伍君”等习俗。

  “胜日衔杯罢,轻舟解缆初;尽传迎伍君,不比吊三闾。”从嘉兴清代大诗人朱彝尊的《午日吴门观竞渡》诗中可知,直到清代端午竞渡还被看作是纪念“伍相”的一项民俗活动。

  从众多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龙舟竞渡和向江湖之中投扔粽子之类的端午习俗,应

  是吴越故地龙图腾崇拜的产物。古代,吴越之地是一片水乡泽国,人们以渔猎为生。在水中捕捞,蛇虫之害最甚,因此对蛇产生出了一种敬畏的心理。“龙”便是对蛇神化的产物。《论衡》说:“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所谓“文身断发”,应劭曾作注说:“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将舟船打造、装饰得像龙而不是其他,也是出于这种龙图腾崇拜和船在水中“不见伤害”的良好祈愿。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图腾崇拜意识渐趋淡化以后,龙舟也就成了一种造型别致的舟船。据古书记载:“吴王夫差作天池,造龙舟,与西施为水嬉。”龙舟曾成了夫差与西施水上作乐的器具。

  也有人认为,吴越水国以水战为主,龙舟竞渡最初可能含有训练水军作战的意味。因为吴越在战争年代相继称霸中原,这也可能和龙舟训练有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9-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陆丰皮影难寻唱演俱佳艺人
下一条: ·今年端午民俗味更浓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
·[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